1. 首页 > 电焊工学校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学,关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学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内顶尖学科建设典范,依托学校强大的工科底蕴和科研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与研究体系。前者聚焦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能力培养,后者则以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为核心构建完整学科生态。两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师资团队中院士、长江学者占比显著。课程体系注重"强基础+重实践",通过模块化课程群覆盖电路理论、控制科学、电力电子等核心领域,并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融合。毕业生在能源电力、电子信息等领域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深造率超60%,彰显了学科的综合实力与社会认可度。

浙	江大学电工电子学,关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科定位与发展历程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学科始建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历经"无线电技术""半导体物理"等阶段演变,2000年整合成立电气工程学院。本学科现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其发展轨迹与我国电力工业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先后承担"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形成"强电为主、强弱结合"的学科特色。

对比维度电工电子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科代码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部分)0806电气工程
核心研究方向电路设计、功率变换、传感器技术电力系统优化、高电压技术、新能源接入
典型课程模块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设计、EDA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两专业均采用"通识+专业"的递进式课程结构。电工电子学专业设置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实验等核心课程,强调PCB设计、嵌入式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电气工程专业则侧重电力电子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课程,配备电力系统仿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等特色实验项目。实践环节占比均超过30%,包含电子设计竞赛、SRTP科研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环节电工电子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论课程学分约120/160约130/160
实验课程占比28%35%
毕业设计类型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电力系统仿真/智能变电站设计

科研平台与创新实践

学院建有电力电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配备RTDS实时仿真系统、高压冲击试验大厅等先进设备。学生可通过"雏鹰计划"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近三年在国际电力电子会议(APEC)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获奖超200项。创新实践体系包含三级递进:一年级电子工艺实习、二年级学科竞赛、高年级科研攻关,形成"基础技能-创新应用-科研突破"的成长路径。

就业与深造分析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电工电子学专业45%进入华为、浙大网新等ICT企业,30%攻读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方向研究生;电气工程专业65%就职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央企,25%进入清华、西交大等高校深造。2023届数据显示,两专业平均起薪分别为18.5万元和16.8万元,职业发展中期薪酬增长率达15%-20%。深造学生中选择交叉学科的比例逐年提升,涉及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发展指标电工电子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典型就业单位华为技术、海康威视、中芯国际国网浙江电力、南瑞集团、上海电气
主要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华中科大电力系
五年后薪资水平35-50万/年(技术岗)30-45万/年(工程岗)

浙江大学通过构建"基础理论-工程技术-产业应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使两个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电工电子学专业在芯片设计、智能硬件等领域成果显著,而电气工程专业则主导着长三角地区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未来随着能源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两专业将持续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改革,在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dianhangong/170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