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航空技术职业学校作为贵州省航空工业领域的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始终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依托区域航空产业优势,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航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军工企业附属技校,2006年改制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产教融合,与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二是专业集群化发展,围绕航空制造、维修、服务产业链设置专业;三是“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5%,其中高级技师、工程师达40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为航空工业输送技术骨干逾3000人,被誉为“西南地区航空技能人才的摇篮”。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发展历程与我国航空工业布局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三线建设时期军工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原011基地(现中航工业黎阳)设立技工培训班,后逐步发展为独立建制的技工学校。2012年迁址遵义职教园区后,学校明确“立足航空、服务军工、辐射区域”的办学定位,形成“中职-高职-企业订单班”贯通式培养体系。目前开设飞行器制造工艺、航空机电装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4个,覆盖航空全产业链技术岗位需求。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78-1999 | 军工企业附属技校阶段 | 年招生200人 |
2006-2012 | 改制为独立中职学校 | 在校生突破1500人 |
2018-至今 | 获评国家级重点中职 | 实训设备价值超8000万元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技能认证”三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包含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通用技能;专业方向模块按飞机制造、发动机维修、航电系统等细分领域设置;技能认证模块对接民航维修执照(CCAR-66R3)、特种加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与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开发“航空复合材料成型”特色课程,填补省内该领域教学空白。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就业方向 |
---|---|---|---|
飞行器制造工艺 | 飞机铆装、数控加工、钣金成型 | 中航西飞、贵州安吉 | 飞机部件装配工 |
航空机电装备维修 | 航空发动机维护、液压系统调试 | 中航发黎阳、民航贵州空管局 | 航线维护工程师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飞行控制、航拍测绘、植保技术 | 贵州航天科技、极翼无人机 | 无人机飞手/调试员 |
三、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学校探索出“四维联动”产教融合机制:与军工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训中心,承接真实生产任务;引入航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开发基于真实故障案例的教学资源库;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绝技绝活。例如,与中航工业风雷共建的精密铸造实训中心,年均完成军品零部件加工20万件,学生参与率达100%。
合作项目 | 企业投入(万元) | 技术输出 | 学生受益面 |
---|---|---|---|
航空钣金数字化生产线 | 1200 | 五轴数控编程技术 | 机械制造专业全体学生 |
军用电缆检测中心 | 850 | 航空线束测试标准 | 机电专业80%学生 |
无人机植保服务站 | 600 | 农业航空应用方案 | 现代农业专业学生 |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通过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技师进课堂、百名教师进车间),学校打造了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6人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达127人,聘请军工企业高级技师32人担任产业教授。特别在航空特设维修领域,拥有持有CCAR-66R3执照的教师9人,可开展民航II类维修培训。近五年教师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开发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学校建立“三阶递进”质量监控体系:一年级实施“技能达标制”,二年级推行“项目承包制”,三年级实行“顶岗轮岗制”。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8.7%,其中高级工证书占比45%。2022届毕业生张某某在航空工业成飞技能大赛中斩获机加工组季军,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典型案例。
通过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协同,遵义航空技术职业学校已形成“教学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的生态闭环。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规模化交付和贵州“航空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学校正着力推进“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新专业群建设,持续为航空工业输送“精操作、懂工艺、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feixing/1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