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铁乘务

高铁专业学校绵阳(绵阳高铁职业学校)

绵阳高铁职业学校作为西南地区高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资源与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特色办学模式。学校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核心专业为抓手,与成都铁路局、中铁二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据统计,2023年该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7%,其中动车组检修专业通过欧盟EN标准认证,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国际资质的高铁技能人才输出单位。

在实训设施方面,学校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8000㎡的轨道交通实训中心,配备CRH3型动车模拟驾驶舱、CTCS-3级列控系统实训平台等高端设备,其“全场景轨道沙盘”可模拟高原、高寒等复杂环境下的列车调度作业。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创新采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40学时的企业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现场技术同步更新。

学校发展沿革与战略定位

绵阳高铁职业学校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绵阳铁路技工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20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锚定“西部高铁工匠摇篮”目标,形成“一核两翼三融通”发展格局:以轨道交通专业群为核心,延伸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两大产业方向,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年份重大事件发展成效
2016-2018建成省级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
2019-2021开发“智慧高铁”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
2022-2023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产教联盟新增校企合作单位27家,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

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创新

学校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开发《高铁非正常行车处置》《智能列控系统维护》等特色课程。其中铁道工程专业引入BIM技术教学模块,将传统测量误差率从±5mm降至±2mm。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首创“岗位能力矩阵”评价模型,将CRH机械师岗位分解为12项核心能力要素,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对口就业率
动车组检修技术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动车组故障诊断铁路机车车辆制修工(高级)94.5%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高铁联锁控制系统、ZPW-2000A维护信号工(技师)91.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组织实务、高铁应急管理车站值班员(中级)89.7%

产教融合实践与成效

学校推行“厂中校、校中厂”协同育人模式,与中车眉山车辆厂共建“智能转向架研发中心”,联合开发转向架组装AR实训系统。通过“项目化教学+技术攻关”双轨机制,近三年师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47项,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创新“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将企业实践成果、技能竞赛成绩转化为课程学分,有效破解工学矛盾难题。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年接收实习生数定向培养比例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订单班联合培养320人65%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现代学徒制试点150人40%
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顶岗实习+技术协作180人30%

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相较于四川其他同类院校,绵阳高铁职业学校在实训投入强度(生均设备值达8.5万元)、企业导师占比(42%)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高速磁浮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已率先开设相关课程模块,并与国防科技大学开展技术交流。但需注意的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年均转化项目数较重庆铁路运输技校低15%)、国际化办学(境外合作院校数量仅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1/3)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对比维度绵阳高铁职校四川铁道职业学院成都铁路工程学校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2.31.81.5
双师型教师占比82%75%68%
横向科研项目数(年)28项35项12项

面向“十四五”规划,学校正着力推进三大战略:一是建设“空天地一体”的智慧交通实训场,集成无人机巡检、北斗定位等新技术;二是开发“数字孪生+远程诊断”教学系统,实现设备故障的虚拟仿真与真实处置联动;三是拓展“中老铁路”国际合作项目,培养适应跨境铁路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速推进,这所扎根绵阳的高铁职业院校,正在书写产教融合的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498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