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铁乘务

铁路工程学校李若旗(李若旗:铁路工程学校专家)

李若旗作为铁路工程学校资深专家,长期深耕于轨道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其学术造诣与实践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他主导的轨道力学研究方向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主持开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已应用于多条高铁线路,有效提升轨道安全保障水平。在教学方面,其独创的"三维动态模拟教学法"培养出大批实战型工程人才,所带团队连续五年获得全国铁道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冠军。科研层面,累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牵头制定的《铁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已成为行业重要标准。其主持的"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铁轨道沉降控制技术"项目,成功将我国高铁建设适应性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学科建设与教学创新

李若旗主导的铁路工程专业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理论-模拟-实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引入BIM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虚拟施工仿真平台,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全周期工程实训。

培养方向核心技术校企合作单位就业率
轨道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开发中国中铁、铁科院98.7%
隧道工程TBM施工优化中铁隧道局、中铁建96.5%
桥梁工程大跨度结构分析中铁大桥局、西南交大97.2%

科研突破与技术转化

其团队研发的"基于光纤传感的轨道健康诊断系统"实现毫米级形变监测,在郑万高铁、京雄城际等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022年获批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长隧道智能运维关键技术",推动我国铁路养护进入AI时代。

项目名称技术特征应用场景经济效益
重载铁路道岔强化技术复合材料增强、动态匹配设计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延长寿命30%,年节约维护费2.3亿
高原冻土区路基防护体系相变材料调控、主动温控青藏铁路、川藏线减少病害发生率45%,降低养护成本38%
客货共线轨道弹性控制多目标优化、频谱分析浩吉铁路、唐呼线货运效率提升20%,客运舒适度提高25%

行业标准与国际影响

作为ISO/TC260国际铁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李若旗牵头修订的《高速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被德国、意大利等国借鉴采用。其提出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理论模型,成为国际铁路联盟(UIC)认证的重要依据。

标准编号核心技术指标对标国际体系适用范围
TB/T 3578-2022轮轨力动态阈值≤0.85EN 13231-2:2018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
Q/CR 589-2020道床密度控制精度±3kg/m³JREA 002-2019重载铁路干线
NB/T 10756-2021桥梁振幅限值1.2mm/sAASHTO LRFD跨海铁路大桥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通过实施"青苗计划",建立导师组联合培养机制,近五年培养出长江学者2人、詹天佑奖获得者5人。其领导的智能建造团队承担国家级课题23项,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完整创新链条。

  • 创建"轨道动力学"在线课程,选课人数突破10万人次
  • 开发VR隧道施工培训系统,覆盖全国28所职业院校
  • 组建"一带一路"铁路人才联合培养中心,输出标准至海外项目

当前,李若旗正带领团队攻关"超高速磁浮轨道动态响应"课题,其提出的"主动控制+被动防护"双元平衡理论,为我国第六代轨道交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随着《智慧铁路2030创新发展规划》的实施,其在智能感知、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持续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506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