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职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
九江职业大学作为一所立足地方、服务产业的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育人体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家国情怀。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学校依托课程思政、党团活动、校企合作等多元路径,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学校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如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工匠精神宣讲等)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但也面临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多样性带来的挑战,需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与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而言,九江职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院校中表现突出,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和地域特色。
一、九江职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定位与目标
九江职业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明确“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其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治引领: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夯实理想信念基础;
- 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融入思政内容,服务地方产业需求;
- 实践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志愿服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学校通过党委统筹、多部门协同的机制,确保思政教育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的特色模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九江职业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具体举措包括:- 课程体系优化:构建“必修+选修+专题”的课程群,如开设《红色文化赏析》《乡村振兴实践》等特色选修课;
-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模式,结合九江本地红色资源(如庐山会议旧址、共青城垦荒精神)开展实地教学;
- 信息化手段应用:利用在线平台建立思政题库和微课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此外,学校推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机制,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党团组织与校园文化的协同育人作用
九江职业大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功能,构建了丰富的校园思政活动载体:- 党建带团建: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学生党员进社区宣讲政策;
- 文化品牌活动:依托“职大讲堂”“工匠文化节”等平台,邀请劳模、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 社团实践:支持“红色宣讲团”“技能服务社”等社团,结合专业技能开展社会调研与志愿服务。
这些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也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社会实践与校企合作中的思政教育渗透
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形成了“三结合”模式:- 与专业实习结合:在合作企业(如九江石化、本地工业园区)设立思政实践基地,要求学生撰写“职业精神实践报告”;
- 与地方需求结合: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如农产品电商推广、留守儿童帮扶;
- 与创新创业结合:通过“双创”竞赛融入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此类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提升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支撑
九江职业大学通过多项措施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师资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参加省级思政专题研修,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 科研反哺教学:设立校级思政专项课题,聚焦职业教育与思政融合的难点问题;
- 外聘专家库:吸纳地方党政干部、行业楷模担任校外辅导员,丰富教学视角。
目前,学校已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思政教师团队。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九江职业大学的思政教育仍存在提升空间:- 生源多样性:部分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需进一步因材施教;
- 资源整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需完善,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 评价体系:现行考核偏重理论成绩,实践环节的量化指标需细化。
未来,学校计划从数字化资源开发、区域性思政联盟建设等方面突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更深层次融合。
七、典型案例分析与特色经验总结
九江职业大学的思政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若干亮点:- “红色工匠”培养计划:将党史教育与技能竞赛结合,学生设计“九江革命史”主题作品并参展;
- 流动思政课堂:利用校企合作班车,在通勤途中播放思政微视频,打造“移动学习空间”;
- 校友资源联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如全国技术能手)回校分享成长经历,强化榜样示范。
这些创新举措体现了学校对职业教育思政路径的积极探索。
八、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学生反馈与数据支撑
根据校内调研,九江职业大学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可从以下方面体现:- 学生满意度:超8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贴近实际”“有启发性”;
- 行为转化: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2023年达70%;
- 就业导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的评价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
数据表明,学校的思政教育在价值观引导和职业素养培养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九江职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化设计、多元化实施和持续性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育人模式。其在课程建设、实践载体、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需进一步凸显职业特色,强化校企协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