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资助体系建设。学校通过多元化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覆盖学业成绩优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家庭经济困难等不同群体,形成了“奖、助、贷、补、勤”五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其中,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级、校级及社会捐赠类,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助学金则涵盖国家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及专项资助计划。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针对师范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群体的特色资助政策,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关怀。以下将详细梳理各类奖助学金的具体内容、评选标准及申请流程。
国家级奖学金与助学金
国家级奖助学金是牡丹江师范学院资助体系的核心部分,资金来源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评选过程严格遵循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
- 国家奖学金:面向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标准为每人8000元。评选条件包括学业成绩排名前10%、综合素质突出,且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显著成果。
- 国家励志奖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每人5000元/年。要求学业成绩排名前30%,且需通过家庭经济困难认定。
- 国家助学金:分三档(2000-4000元/年),覆盖全校约20%的学生。申请者需通过困难认定,并承诺积极参加公益服务或勤工俭学。
校级奖学金与专项奖励
学校设立多类校级奖项,旨在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科研创新、文体活动等领域全面发展。
- 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按学年综合测评排名评定,覆盖率约15%。
- 师范生专项奖学金:面向师范专业学生,奖励在教育实习、教学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者,金额为1000-5000元不等。
- 科技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省级以上学术竞赛、专利发明、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成果的学生,最高奖励可达10000元。
社会捐赠类奖助学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积极吸纳社会资源,联合企业、校友及公益组织设立专项基金,拓宽资助渠道。
- “立德”助学金:由校友基金会捐赠,每年资助50名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每人2000元。
- “鸿鹄”奖学金:某科技企业设立,奖励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前沿研究者,每年5名,每人8000元。
- 少数民族学生成才计划:针对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语言文化传承类资助,金额为3000元/年。
助困类资助政策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 临时困难补助:针对突发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提供一次性补助(500-5000元)。
- 勤工助学岗位:校内设立行政助理、实验室管理等岗位,每小时薪资不低于12元,每月上限40小时。
- 学费减免政策:对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实行全额或部分学费减免,需提交县级民政部门证明。
特色资助与荣誉激励
除经济支持外,学校注重精神激励与能力提升,设立特色项目以强化育人成效。
- 、“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奖项,颁发证书并计入综合素质档案。
- 国际交流资助:对参与海外研修、交换生项目的学生提供5000-20000元不等的旅费补贴。
- 创业孵化基金:为入驻校创业园的项目提供3-10万元无息贷款,配套导师指导。
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简化申请程序,确保政策透明高效。
- 每年9月集中受理国家级奖助学金申请,学生需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表》及佐证材料。
- 校级奖学金由各学院按名额推荐,公示无异议后报学生处备案。
- 社会捐赠类项目通常设置单独申请窗口,需关注学校官网或专项通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