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及其历史的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强技,笃学创新”,这一校训凝练了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对师生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要求。“厚德”强调以德立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笃学”倡导严谨治学,“创新”则鼓励与时俱进。校训的形成与学院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自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建筑行业为宗旨,校训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其办学方向。 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院的创立背景。作为江西省建筑行业的骨干高职院校,学院在长期办学中逐步确立了这一校训,以回应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校训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成为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以下将围绕校训的内涵、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展开详细阐述。校训“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深层内涵
校训的八个字可分解为四个关键词,每个词均承载独特的教育意义:- 厚德:源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倡导师生以高尚品德为立身之本。学院通过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将德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强技: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强调技能成才。学院依托建筑类专业优势,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
- 笃学:取自《论语》“笃信好学”,要求学生脚踏实地、专注学业。学院通过学风建设、课程改革等举措,营造刻苦钻研的校园氛围。
- 创新:呼应时代发展需求,鼓励师生突破传统思维。学院设立创新实验室、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沿革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与学院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学院前身为建筑工程学校,以“技术报国”为办学宗旨,强调实践技能,为校训中“强技”理念的萌芽奠定基础。
- 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院提出“德技双馨”口号,初步形成德育与技能并重的指导思想。
- 确立期(2000年代至今):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学院正式将“厚德强技,笃学创新”定为校训,并写入章程,成为全院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校训与学院办学特色的融合
校训的践行体现在学院办学的多个维度:- 专业设置:围绕建筑产业链开设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强技”要求,如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前沿技能的培训。
- 校企合作:与中建、江西建工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落实“笃学创新”理念。
- 校园文化:举办“鲁班文化节”“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以工匠精神诠释“厚德强技”的内涵。
校训对社会与行业的影响
校训不仅塑造了学院形象,更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才培养成果:毕业生以“作风扎实、技能过硬”著称,部分校友成为建筑企业技术骨干,体现了校训的实际成效。
- 行业服务贡献:学院参与江西省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乡村建设规划等项目,以“创新”理念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校训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展望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的使命:- 适应产业变革:智能建造、碳中和等新兴领域要求校训中的“创新”内涵不断扩展。
- 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校训弘扬鲁班精神、工匠文化,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