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招生简章大全

战支信息工程大学招生简章(战支信工大招生)

战支信息工程大学招生简章综合评述: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直属的一所高等军事院校,战支信息工程大学以培养信息技术领域军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招生简章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与时代适应性。近年来,该校招生政策在保持军事院校严格政审、体检标准的基础上,逐步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前沿学科,同时扩大文化科目考试成绩权重,体现“科技强军”战略导向。从公开数据来看,2019-2023年该校招生计划总量保持稳定,但部分优势专业录取线波动幅度达15分,反映出考生对新兴军事技术领域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注“需通过军事职业适应性检测”,这一要求将军事素养评估前置化,与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等同类院校形成差异化选拔机制。

战	支信息工程大学招生简章

一、招生政策核心要点解析

战支信息工程大学招生政策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政治考核采用“双查制度”,既核查考生家庭三代直系亲属档案,又要求所在学校出具现实表现证明;二是体检标准执行《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其中视力要求裸眼视力不低于4.5(矫正度数不超过600度),身高要求男性162cm/女性160cm以上;三是文化考试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物理/化学/历史中任选一门,且数学成绩占比提升至30%。

年份报名人数计划招生报录比最高分最低分
202312,87686015:1658582
202211,35282014:1652573
202110,21578013:1645568

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趋势

该校专业体系呈现“基础学科+军事应用”双核架构。传统优势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持续招生,近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军事舆情方向)、人工智能(军事智能系统)等6个交叉学科。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首次开设“军事计算数学”实验班,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模式,该专业录取最低分较普通专业高18分。

专业类别2023新增专业停招专业调整方向
信息技术类军事智能系统、量子信息工程-强化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融合
网络安全类军事网络对抗、电子防护工程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细分攻防技术领域
基础学科类军事计算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加强数学理论支撑

三、录取分数线变化规律

近五年数据显示,该校录取线呈现“V型波动”特征。2019-2020年受军改政策影响,部分省份录取线下降8-12分;2021年后随着新兴专业投放,分数线年均增幅达3.5%。特别在高考改革省份,采用“3+1+2”模式的河北、辽宁等地,该校物理类分数线较省控线高出120-150分,凸显对数理基础的高度要求。

年份理科平均超省控线文科平均超省控线专业极差
2023132分98分45分(AI专业)
2022125分89分40分(网络安全)
2021118分85分35分(电子信息)

四、招生计划区域分布特征

该校招生呈现“三区三档”格局:东部战区生源占比42%,中部战区占35%,西部战区占23%;其中北京、江苏等教育强省计划数常年保持高位,西藏、青海等地区设立专项扶持计划。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首次在海南、辽宁实行“新高考”专项计划,投放名额较往年增长15%。

五、体检标准特殊要求

除常规军检项目外,该校增设三项特色检测:色觉辨识采用“军事标图专用色卡”,淘汰率较普通标准高8%;增加手指灵活性测试(模拟装备操作场景);心理测评采用“军事情景应激测试”,重点考察战场环境适应能力。据统计,每年因视力、色弱被淘汰者占初检不合格人数的67%。

六、培养模式创新举措

实行“1+3”军地联合培养机制:新生首年在石家庄校区进行军事共性教育,后续转入专业院系;与华为、奇安信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军事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课程;推行“双导师制”,每名学员配备军事教官+学术教授联合指导。2023年数据显示,学员毕业时持有行业认证证书比例达89%。

七、就业去向典型特征

毕业生主要输送至三大方向:战略支援部队各基地(占比58%)、军工科研院所(如中国电科30所,占27%)、军事院校教研岗位(占15%)。根据2023年追踪数据,首次任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达92%,较五年前提升14个百分点,印证“精准化培养”成效。

八、横向对比其他军事院校

相较于国防科技大学,该校专业集中度更高(信息技术类占比81% vs 65%);与陆军工程大学相比,科研转化周期缩短30%,近两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数量增长2.3倍;但人文社科类专业数量少于空军工程大学,形成“精专化”办学特色。

【专业深度解析】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采用“红蓝对抗”实训体系,学员需掌握APT攻击溯源、零信任架构等前沿技术;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包含军事知识图谱构建、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等特色模块;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涉及卫星通信组网、战场频谱管理等实战场景。这些课程设计均指向未来智能化战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anzhang/3763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