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旅游学校是冀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为核心的中等职业学校,依托承德市“皇家避暑山庄”及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景校联动”的特色办学模式。学校创办于1998年,现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中餐烹饪、导游、研学旅行管理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3个,形成“语言+技能+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文旅人才培养联盟成员单位,学校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承德市文旅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行业对口率超90%。硬件方面,校内建有模拟导游实训室、非遗技艺工坊、智慧餐饮实训中心等场景化教学空间,并与金山岭长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课堂-实景-岗位”无缝衔接。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承德市第三职业中学旅游分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2018年被纳入河北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聚焦“京津冀文旅产业人才供给”,形成“中职-高职-企业”贯通培养体系,近年通过“非遗进校园”“景区识岗”等项目强化实践能力,累计为承德市输送旅游从业人员超6000人。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98-2004 | 依托承德师范学校旅游教研室组建 | 在校生300人,专任教师18人 |
2005-2010 | 升格为独立中专,开设酒店管理专业 | 在校生800人,建成校内实训酒店 |
2011-2020 | 获评省级示范校,新增研学旅行专业 | 在校生1500人,校企合作单位增至25家 |
2021至今 | 启动“数字文旅”课程改革,引入VR实训系统 | 在校生180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首招 |
专业布局与课程特色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承德“文旅强市”战略,形成“传统服务+新兴业态”双轨结构。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细分导游、景区运营方向;高星级饭店运营专业增设宴会设计、咖啡拉花等模块化课程。核心课程采用“项目贯穿”模式,如《承德文旅资源解析》课联合避暑山庄讲解部开发实景教学包,学生需完成10个真实景点的讲解考核。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对口岗位 |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研学课程设计、民宿运营 | 导游资格证、研学导师证 | 景区讲解员、研学辅导员 |
中餐烹饪 | 宫廷菜制作、承德小吃研发、食品雕刻 | 中式烹调师、面点师 | 景区餐饮主厨、宴会设计师 |
数字文旅技术应用 | 智慧景区管理、短视频剪辑、大数据分析 | 新媒体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 | 文旅数字化专员、线上导览主播 |
师资结构与产教融合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赴企业实践不少于3个月。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65%,包括12名持有高级导游证、8名非遗传承人的行业专家。与承德避暑山庄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名师工作站”,聘请20名景区经理、五星级酒店总监担任兼职导师,开发《场景化服务案例库》《突发事件处理手册》等活页式教材。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校内专任教师 | 86人 | 72%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套 |
企业兼职导师 | 35人 | 29% | 编写《承德方言导游词集》 |
非遗传承人 | 8人 | 7% | 开设满族剪纸、藤氏布糊画课程 |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推行“旺工淡学”弹性制,每年5-10月组织学生分批进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利用淡季开展技能竞赛。例如,2023年承办河北省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学生在“全域旅游线路设计”赛项中包揽前三名。此外,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近五年共有230名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毕业生呈现“立足承德、辐射京津”的就业特征。根据2023年质量报告,本地就业学生中62%进入景区、酒店等传统文旅企业,28%选择自主创业(以民宿、农家乐为主),另有10%通过校企订单班进入北京环球影城、雄安新区会展中心等高端项目。学校还设立“紫塞工匠”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文创设计,其作品《承德十二时辰》系列明信片已量产销售。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年均承接行业培训超5000人次,包括景区员工服务规范、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育等项目。2021年起推出“文旅惠民”公益讲堂,深入社区讲解文明旅游、家庭急救知识,累计覆盖3万人次。在国际交流领域,与韩国首尔观光高中缔结友好学校,开展“云游承德”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开发中韩双语版《承德非遗体验教程》。
面对文旅产业升级需求,学校正推进三大转型:一是建设“数字孪生校园”,通过VR技术还原避暑山庄等场景用于远程教学;二是深化“非遗+旅游”融合,将满族服饰、二贵摔跤等民俗纳入课程;三是拓展“银发旅游”服务方向,开设适老化导游、康养旅游规划等微专业。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区域文旅教育中的标杆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lvyou/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