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龙岗信息职业技术学校(龙信职业技术学校)

龙岗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简称“龙信职校”)是深圳市龙岗区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构建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龙信职校与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超85%,在广东省中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占地12万平方米,建有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20余个高标准实训中心,配备价值超2亿元的先进设备。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12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彰显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力。

龙信职校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与大疆创新、比亚迪等企业联合开发“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专业,实现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同步。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考取华为认证、阿里云认证等30余种职业资格证书,构建“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融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大量“上岗即顶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办学指标对比分析

指标类别龙信职校广东省中职均值深圳地区均值
在校生规模6500人3200人4800人
专业对接产业覆盖率92%78%85%
企业深度合作单位数146家68家92家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2.3亿8500万1.6亿
毕业生起薪(元/月)520041004800

专业建设成效对比

对比维度龙信职校典型对标院校A典型对标院校B
省级重点专业数8个5个6个
产业教授占比28%15%18%
校企共建课程比例65%40%50%
毕业生三年晋升率72%55%60%
专利成果转化数(项/年)1438

师资结构专项对比

师资类型龙信职校全国中职均值珠三角地区均值
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8%8%12%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5%22%35%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32%10%25%
双师型教师占比75%43%60%
教师年均企业实践时长(天)451530

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

龙信职校创新打造“四层递进”产教融合模式:第一层与华为、腾讯共建“AI+IOT”产业学院,开发《智能终端运维》《工业互联网实施》等12门定制化课程;第二层联合大疆创新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订单班,实行“工学交替”培养;第三层通过“1+X”证书制度覆盖云计算、网络安全等8个领域;第四层搭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近三年培育学生创业项目27个,其中“智能仓储机器人”项目获省级双创大赛金奖。

学校构建“三级实训平台”:基础层配置网络布线、电子电路等通用实训室;专业层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机器人等产线级实训基地;创新层打造跨企业虚拟仿真平台,开发VR/AR实训资源包。通过“平台+模块”组合,实现从基础技能到综合应用的能力跃升。

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 智慧校园建设:部署5G+教育专网,建成数字孪生校园管理系统,实现能耗监测、设备运维等场景智能化
  • 教学改革实践:开发“云课堂”资源库,涵盖微课视频1.2万分钟,建设虚拟仿真实训项目45个
  • 评价体系创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考核标准,构建“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三维评价模型

在专业数字化改造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率先实施“三阶段”升级:第一阶段引入华为鸿蒙系统开发实训;第二阶段建设网络安全攻防靶场;第三阶段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实战。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数字重构,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提升至6500元/月,较改造前增长42%。

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龙信职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2万人次,形成“技能鉴定+新型学徒+社区教育”多元服务体系。其中“龙岗工匠”培育项目累计培养高级技工1200人,“智能家居安装”等专项培训通过率达98%。学校还承接西藏、新疆等地职业教育帮扶项目,输出教学标准12项,开发西部特色课程包6个,形成可推广的援建经验。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AI启蒙计划”,开发scratch编程、机器人设计等实践课程,近五年惠及3.2万名青少年。与香港专业教育机构共建“深港青年创客营”,联合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运营等国际化人才,相关成果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职教合作典型案例。

挑战与发展方向

面对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学校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与技术演进速度不匹配,需建立设备动态更新机制;二是复合型教师引进难度加大,亟待完善“旋转门”人事制度;三是国际化办学尚处起步阶段,需加快开发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课程。未来将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个湾区职教联盟、打造一支大师级教学团队、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点、开发一套国际认证课程、形成一套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体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485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