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绵阳职业技术学校(简称“绵阳职校”)是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始建于1984年,现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立足绵阳科技城区位优势,紧密对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育人体系。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8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与京东方、长虹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其“校企双元育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价值。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绵阳职校前身为绵阳市工业技工学校,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2012年整体迁入教育园区新校区。学校始终坚持“技术立校、工匠育才”理念,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架构。目前占地280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是川北地区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中职学校之一。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4-2000 | 初创期聚焦机械加工技能培训 | 培养技术工人超5000名 |
2001-2010 | 升格中专后启动专业现代化建设 | 建成省级实训基地3个 |
2011-2023 | 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岗位引领、课证融通”教学模式。重点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采用“1.5+1.5”分段培养,前1.5年校内夯实理论,后1.5年企业顶岗实训。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比达65%,引入企业真实项目12项,开发活页式教材9本。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合作企业 |
---|---|---|---|
电子信息类 | 单片机应用、PCB设计 | 电子设备装接工(高级) | 京东方、九洲光电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 | 数控车工(技师) | 长虹精密模具、四川九洲 |
现代服务类 | 电子商务运营、物流管理 | 供应链管理师 | 京东物流、绵阳机场 |
师资队伍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挂职、技能比武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156人。创新提出“三阶四维”教师发展体系,将教师成长分为适应期、成熟期、专家期,从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技术创新四个维度进行考核。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讲师 | 22 | 8.9% | 主持省级课题4项 |
双师型教师 | 156 | 63.4%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3门 |
企业兼职教师 | 89 | 36.2% | 承担40%实践教学任务 |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四层递进”产教融合机制:一层建平台(产业学院)、二层定标准(岗位课程对接)、三层共育人(现代学徒制)、四层促创新(技术研发中心)。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技术产业学院”,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联合长虹开发的“智能家电维修”课程包被纳入国家规划教材。
- 共建实训基地:与12家企业建立“厂中校”,设备价值超8000万元
- 订单培养规模:年均培养“京东方班”“长虹工匠班”学员300余人
- 技术成果转化:近三年完成企业技改项目27项,创造经济效益1200万元
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学校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三维发展通道。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6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设立“双创”孵化中心,培育学生创业项目17个,2个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升学方面,与四川工程职技院等高校搭建“3+2”贯通培养体系,年均输送高职生源1200人。
指标类型 | 2021 | 2022 | 2023 |
---|---|---|---|
毕业生就业率 | 97.8% | 98.5% | 99.2% |
对口就业率 | 89.4% | 91.2% | 92.5% |
升学率 | 73.2% | 76.8% | 80.1% |
作为中国科技城职业教育的排头兵,绵阳职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生态。其“课堂与车间贯通、学业与职业衔接”的实践探索,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面向“十四五”,学校正加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持续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