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校(四川体育职校)

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校(四川体育职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四川省体育局,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核心、兼顾体育职业教育的特色院校。学校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校,2004年更名为现名,办学历史逾35年。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承担着为四川省及全国输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育职业技能人才的双重任务,形成了“训教融合、赛学一体”的办学模式。

学校占地约260亩,主校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另设多个训练基地。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500人,开设体育训练、体育教育、运动康复等8个专业,其中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练员12人、国际级裁判员8人,形成“教练+教师”双师型团队。近年来,学校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逾50人,获奥运会奖牌3枚、全运会金牌21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形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竞技有舞台”的多元发展路径。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1987年升格为中专院校,2004年明确“竞技体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方向,2018年获批“国家体育总局后备人才基地”。当前定位为“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体育类职业院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建立“3+4”升学直通机制。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征
1987-2003年四川省运动技术学校时期以竞技训练为主,学历教育为辅
2004-2017年四川体育职校成立推行“训教融合”模式,增设职业教育课程
2018年至今国家高水平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多元化升学渠道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竞技能力+职业素养”双核心,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占比30%,专项训练课程占比40%,职业拓展课程占比30%。重点专业实行“一生一策”培养方案,例如田径专业学生需完成年度200天以上的专项训练,同时修读运动解剖学、赛事管理等理论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面向
竞技训练类(田径/篮球/游泳)运动生理学、竞技战术分析、损伤防护专业队选拔、体育俱乐部教练
体育教育类教育学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团体操编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机构教官
运动康复类运动医学基础、理疗技术、营养配餐康复中心技师、健身机构顾问

竞技成绩与人才输送

近五年数据显示,学校累计向省队、国家队输送运动员237人,覆盖12个奥运项目。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该校毕业生斩获4金2银,创历史最佳战绩。竞技项目采用“金字塔”选拔机制:基础层(在校生)→提升层(校队)→精英层(省队/国家队),每年淘汰率约40%,确保顶尖人才持续输出。

年份输送国家队人数全国赛事金牌数毕业生升学率
201918人27枚68%
202022人35枚71%
202331人49枚82%

校企合作与就业网络

学校与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包括万达体育、银吉姆健身等头部企业。通过“订单班”模式,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并优先录用毕业生。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对口就业率达78%,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省内同类院校高15%。典型合作案例包括:与四川省骨科医院共建运动康复实训中心,联合培养医体交叉人才;与腾讯电竞合作开设电子竞技教练课程,填补区域空白。

硬件设施与训练条件

校区内建有标准化田径场、室内恒温游泳馆、多功能球类训练馆等23处专业场地,配备价值超2000万元的训练器材。其中,体能训练中心引进美国EXOS系统,可实时监测运动员生化指标;运动医学实验室配备MRI检测仪,年均为运动员提供3000余次伤病筛查。校外实践基地覆盖省体育馆、峨眉山训练基地等6个省级以上训练点。

作为西南地区体育职业教育标杆院校,四川体育职校通过“竞技专业化、培养精准化、就业多元化”路径,有效破解传统体校“重训轻文”难题。其“训教融合”模式既保障竞技人才选拔效率,又拓宽普通学生职业通道,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双重支撑。未来需在新兴体育专业布局(如电子竞技、户外运动)及国际化合作方面持续突破,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92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