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高明区职校”)是佛山市高明区唯一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历经四次迁址扩建,现已形成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开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6大专业群共1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示范专业5个。现有在校生规模达5200人,教职工36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5%,建有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等45个校内实训基地,与佛山海尔、本田金属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近三年累计输送毕业生3200人,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地就业率达65%。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创新机制,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三二分段培养,升学率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68%。在技能竞赛方面,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89项,尤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检测等赛项形成区域优势。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配备价值超亿元的教学设备,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智能仓储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先进资源。2022年投入1200万元建成“湾区智造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软件建设上,开发《职业素养》《精益管理》等校本课程,构建“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三级培养体系,学生双证获取率达100%。
核心优势与特色剖析
- 专业集群化发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形成“先进制造+数字技术+现代服务”三位一体架构,其中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
- 校企协同育人:与32家规上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推行“1.5年在校学习+1.5年顶岗实习”培养周期,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
- 国际化办学探索:作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成员,与德国工商会(AHK)合作开展IHK证书认证,2023年输送首批25名学生赴德国进行双元制深造。
维度 | 2019年数据 | 2023年数据 |
---|---|---|
在校生规模 | 3800人 | 5200人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28% | 41% |
企业定制班数量 | 8个 | 23个 |
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 58% | 65% |
技能竞赛国赛获奖数 | 3项 | 12项 |
专业建设成效对比
专业名称 |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市级示范专业 | 校级特色专业 |
---|---|---|---|
模具制造技术 | √ | √ | -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 | √ |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 √ | √ |
会计事务 | - | - | √ |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类别 | 2020年 | 2023年 |
---|---|---|
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 | 92人 | 145人 |
高级讲师占比 | 33% | 41% |
企业兼职教师库人数 | 68人 | 152人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68% | 76% |
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方面,学校率先推行“四共四通”模式:即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育技能人才;实现资源互通、师资互通、标准互通、文化互通。例如与海天味业合作开发的“智能包装技术”课程包,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分解为12个教学模块,由企业工程师驻校指导实操。
针对学生发展路径,构建“技能升学”与“职业成长”双通道。对于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开设高考强化班,2023年本科上线率达37%;对于直接就业群体,实施“1+X”证书制度,毕业生平均获得2.3个职业资格证书。特别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近三年培育学生创业项目27个,其中“智能家居维保服务平台”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技术攻关项目46项。2022年牵头成立高明区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37家,完成技术改造服务产值超千万元。在乡村振兴领域,派出专业教师团队为对口帮扶地区开展电商直播、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累计惠及村民2300余人次。
面向未来,学校正加快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两个新兴专业群。通过深化与德国工商会、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国际合作,探索“中文+技能”跨国培养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