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横州职教中心)综合评述
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横州职教中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区域内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校园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商贸服务四大专业群,开设14个骨干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
学校紧密围绕横州市“强工业、兴农业、旺商贸”的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通过与广西东盟经开区、横州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12个,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8%,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创新实施“校企双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的复合型师资结构。
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等群体;与横州市教育局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开发特色培训课程12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点任务,近五年累计承办赛事6次,参赛学生获省部级奖项47项。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实训楼3栋、标准化实训车间8个,配备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电子商务等先进实训设备,总价值超3000万元。信息化教学覆盖率达100%,建成智慧教室20间、虚拟仿真实训系统4套,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体来看,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横州职教中心)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但其发展仍面临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国际化水平待提升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经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并加挂“横州职业教育中心”牌子,确立为区域职业教育核心载体。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产业、赋能民生”的办学宗旨,以“厚德强技、知行合一”为校训,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时间阶段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5-2000年 | 创建初期,以农业技术教育为主 |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超3000人 |
2001-2015年 | 扩建校区,增设工科专业 | 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专业成为市级重点 |
2016-2023年 | 纳入自治区“双优计划”建设单位 | 获评“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横州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三产活市”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已成为区域人才培养标杆。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室数量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6个 | 广西宁泰汽配、横州机械厂 |
现代农业 |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 | 4个 | 横州茉莉花产业协会、南宁百威农业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 | 5个 | 京东物流、横州中华茉莉园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三级架构,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将“网店运营”“直播营销”等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学生可考取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学生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92%,“1+X”证书试点覆盖率达60%。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30%专任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研修;同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
指标类型 | 横州职教中心 | 广西中等职教平均水平 | 全国“双优”中职校标准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2% | 28% | ≥35%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5% | 55% | ≥60%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18% | 12% | 15%-20% |
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推行“三教”改革:一是教材改革,开发《茉莉花栽培技术》《横州米粉制作工艺》等6本本土化校本教材;二是教法改革,推广项目式、情景式教学,覆盖率达85%;三是教研创新,立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生态,与横州工业园、广西东盟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园校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已形成“引企入校、送教入企、订单培养”三大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 | 典型案例 | 年度效益 |
---|---|---|
引企入校 | 与京东共建电商实训中心 | 年培训学生400人次,承接企业项目12个 |
送教入企 | 为宁泰汽配开展“冠名班”教学 | 年输送实习生80人,留用率95% |
订单培养 | 与南城百货联合开设“店长班” | 累计培养毕业生120人,晋升管理层比例达70% |
学校还牵头成立“横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吸纳42家企业、5所初中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招生就业、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的共建共享。集团内企业年均提供实习岗位1200个,接收毕业生就业占比达68%。
五、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服务体系。近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涵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培训类型 | 年度人数 | 典型项目 | 社会效益 |
---|---|---|---|
新型职业农民 | 2800人 | 茉莉花种植技术培训 | 助推3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
企业职工提升 | 4500人 | 数控车床操作专项培训 | 帮助企业提升产能15% |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 | 800人 | 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 | 就业安置率达100% |
学校积极承担教育帮扶任务,与上林县、马山县等偏远地区职业学校结对共建,输出优质课程资源28门,协助开发专业教学标准12项。此外,通过“东盟职业教育联盟”平台,与泰国、越南等国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年均接待国际访问团组5次。
六、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够灵活,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修等建设滞后;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持续性有待提升;三是国际化办学刚起步,缺乏成熟的合作项目与师资储备。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重点:
- 优化专业布局:新增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商等4个新兴专业,淘汰2个招生困难专业;
- 深化校企合作:建设3个“厂中校”、5个“校中厂”,实现设备共享、人才共育;
- 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治理能力;
- 拓展国际合作: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共建“茉莉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国际技能认证。
通过上述举措,学校力争到2028年建成“广西一流、区域领先”的职业教育高地,为横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