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科职技术学校)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广东科职”)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以工科为主,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训体系建设、推进国际化办学,逐步构建了“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在校生规模超1.2万人,开设45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学校与华为、腾讯、广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5%,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院校。

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广东科职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广东省电子工业学校,201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人工智能学院、先进制造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以“服务产业、引领创新”为使命,构建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布局,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三大专业集群。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5个,实训设备总值达6.8亿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5%,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4项,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高职前列。

  • 核心定位: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
  • 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 办学特色:校企“双主体”育人、订单班覆盖率超70%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培养”原则,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目前开设的45个专业中,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与华为共建“鸿蒙+智能终端”订单班,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打造“直播电商”实战平台。

专业类别 国家级重点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 校企共建专业
智能制造类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 智能装备维护(广汽集团)
信息技术类 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奇安信)
现代服务类 现代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 智慧养老(泰康集团)

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如“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智能仓储系统设计”等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主导教学。同时,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华为认证、阿里云认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产教融合机制:从“认知实习—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就业衔接”形成闭环。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23个,其中华为ICT学院、腾讯云计算产业学院实现“教室即车间、教师即技师”的教学模式。

合作企业 合作形式 覆盖专业 年度投入(万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学院共建、师资培训 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1200
广汽集团 订单班培养、实训基地共享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800
京东物流 生产性实训项目、教材开发 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 600

典型案例包括与腾讯合作的“游戏测试工程师”订单班,企业提供项目实战数据包,学生在校完成游戏漏洞检测、用户体验优化等任务;与大族激光共建的“激光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引入价值3000万元的工业级设备,实现“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

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能力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百名企业高管进课堂、百名教师下企业),近五年累计选派320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45人、副教授18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8%,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60人。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代表性成果
双师型教师 510 84% 主持行业标准制定12项
企业兼职教师 260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45门
博士/教授 132 22%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

科研方面,学校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近三年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40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5000万元。例如,与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开发的“精密零件智能检测系统”,使企业检测效率提升40%;为中山小榄五金产业集群设计的“数字化升级方案”,推动300余家中小企业转型。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三维赋能”就业体系: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职业认证”提升学生竞争力。202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对口就业率89%,平均起薪5200元/月。就业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占比92%,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三地接收毕业生占68%。

指标 广东科职 全国高职均值 广东省高职均值
毕业生就业率 98.2% 91.5% 93.8%
雇主满意度 95.3% 89.2% 92.1%
专升本率 28.7% 15.6% 22.3%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项目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例如,“智农先锋”团队研发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在东西部协作项目中推广至云南、贵州等地;“海洋卫士”无人机环保监测项目获“互联网+”大赛银奖,并与珠海云洲智能达成技术转化协议。

国际化办学与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目前与海外机构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中泰数字经济学院”,累计培养国际留学生120人。开发英文授课专业课程32门,承接“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东盟国家培训技术骨干200余人次。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年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超10万人次,为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定制培训方案。例如,联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助力清远、汕尾等地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佛山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操作”专项培训,累计参训员工超3000人。

挑战与未来展望

面对产业技术迭代加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深化等新形势,学校需进一步突破以下瓶颈:一是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师资储备不足;二是国际化办学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仍需优化。未来计划通过“引企入教”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同时加强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探索“专利池—标准—产品”转化链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18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