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中专学校(聊城职教中心)是鲁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相连。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现代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三大专业集群。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3万名。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近五年累计获奖67项,其中一等奖12项,彰显了扎实的育人成效。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1年创立的聊城第二职业中学,2012年经市政府批准升格为"聊城市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有主校区占地26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信息工程、经贸管理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2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5个,形成"升学有优势、就业有能力"的多元培养体系。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2-2015 | 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 获评山东省首批中职示范校 |
2016-2018 | 实施"双师工程" | 引进企业技师42人,共建实训室14个 |
2019-2023 | 推进"三教改革" | 开发活页式教材12套,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的育人模式,重点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特色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中通客车共建"精密加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阿里云合作开发"新零售实训中心",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体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98人次,"1+X"证书考取通过率达92%。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校企合作单位 | 典型就业岗位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中通客车、日发纺机 | CNC操作员、工艺工程师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 | 华为技术、浪潮集团 | 网络运维工程师、系统集成专员 |
现代服务 | 会计事务、智慧养老 | 京东物流、祥鹤医养 | 财务专员、养老护理主管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计划",组建由齐鲁名师、产业教授、技能大师构成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创新推行"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第1学期基础强化,第2学期专项实训,第3学期企业轮岗,第4学期顶岗实习。引入企业真实项目126个,开发模块化课程包48个,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性成果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54 | 18.9% | 主持省级教改课题9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86 | 30.1%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3门 |
硕士以上学历 | 122 | 42.7%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篇 |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构建"升学-就业-创业"三通道发展体系,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达78%,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3+4"本科贯通培养项目。建成聊城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年培训社会人员超5000人次,承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12个。创新开展"非遗传承+职业教育"项目,景泰蓝工艺、东昌木雕等传统技艺纳入选修课程,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生力量。
- 就业质量: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4680元,较五年前增长32%
- 升学渠道:春季高考本科达线率41%,位列全省中职校前十
- 社会培训:年开展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专项培训23期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聊城职教中心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投资3000万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中心,开发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未来三年计划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等5个新兴专业,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厂中校"共建模式,着力打造黄河流域职教改革样板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