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江门工贸职校)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江门工贸职校”)是广东省江门市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成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学校以“工贸结合、技职融通”为办学特色,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开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集群。校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实训中心、产学研基地及智慧化教学设施,现有在校生近6000人,教职工400余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专升本升学率突破35%,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彰显了其作为区域职业教育核心力量的实力与影响力。

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江门工贸职校隶属于江门市教育局管辖,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学校秉持“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构建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8个骨干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两大专业集群。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技术中心、智能仓储物流模拟基地等现代化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1.2亿元。与大长江集团、海信家电、中烟摩迪等7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核心指标江门工贸职校省内同类学校均值
占地面积(万平方米)12.08.5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1.20.8
企业合作数量73家52家
毕业生就业率(%)98.395.7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脉搏,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例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大长江集团共建“摩托车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亚马逊、京东等企业开发“跨境电商实战课程”。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的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同时,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学生可通过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路径提升竞争力。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维度江门工贸职校A市工业职校B区信息技术职校
省级重点专业数量532
1+X证书试点项目12个8个6个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75%60%50%

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梯队培养”策略,现有正高级讲师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65%。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团队结构。教师团队近年完成省级教研课题14项,开发校本教材23部,其中《智能制造技术实务》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覆盖“课堂巡查—学生评教—企业反馈”全链条。2022年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达93.5%,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评价优良率89.2%。学校还建立“教学质量红黄牌”制度,对连续两次考核末位的教师启动专项培训计划。

指标江门工贸职校全省中职平均水平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8%27%
双师型教师占比(%)82%68%
生师比15:118:1

学生发展与就业通道

学校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方”的成长立交桥。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依托“江门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建立“岗位发布—精准匹配—跟踪服务”全流程机制,毕业生平均起薪达4500元/月,高于地区中职生平均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校内孵化基地累计培育学生创业项目37个,其中“智能安防监测系统”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还设立“职业规划导师制”,邀请企业HR、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近三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2%以上。

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学校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涵盖电工、电商运营、养老护理等技能领域。与蓬江区人社局共建“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国际交流方面,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引进IHK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在机电专业试点双语教学。

文化传承方面,学校将侨乡文化融入德育体系,开设“侨雕技艺”“新会陈皮炮制”等非遗选修课,相关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成果展中获高度评价。

挑战与未来规划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深化等新形势,学校正着力破解“实训资源迭代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痛点。根据《2023-2025发展规划》,将投入8000万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实验室”,并与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同时,计划拓展东南亚国际合作网络,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海外输出模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55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