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坐落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院始终以“服务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形成了以民族文化、现代农业、旅游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体系。截至2023年,学院开设38个高职专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5个,在校学生规模突破8000人。学院依托湘西世界文化遗产密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区位优势,构建了“非遗+现代职教”育人模式,通过建立民族工艺大师工作室、开展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等传统技艺课程,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吉首大学分校,2004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5年成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聚焦“民族性、地方性、职业性”,重点服务武陵山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机制。

时间阶段 关键事件 发展成果
1958-2004年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累计培养农技、师范类人才1.2万人
2004-2015年 高职转型与示范建设 获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
2016年至今 “双高计划”培育 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专业布局与特色专业

学院构建“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其中民族传统技艺相关专业占比达25%。重点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非遗传承人”双导师制,毕业生遍布全国民族文化产业领域。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就业方向 校企合作单位
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美术(非遗方向) 文化馆站、工艺美术企业 湘西非遗保护中心
生态农业技术 茶叶生产与加工 茶企、农产品电商 湘西黄金茶公司
智慧旅游服务 旅游管理(数字文旅) 景区运营、文旅策划 张家界旅游集团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赴企业实践超6个月。现有教职工中,具有民族技艺传承资格的教师占15%,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授28人。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代表性成果
高级职称教师 186人 42% 主持国家民委课题12项
双师型教师 245人 57% 开发民族工艺课程标准9套
非遗传承人 28人 7% 共建传统技艺实训室8个

产教融合与实训体系

学院建成“一院一品”产教融合项目,与湘西州政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发《苗绣数字化设计》《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等特色教材。实训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其中民族工艺实训中心配备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设备与传统工具结合的教学场景。

  • 校内实训基地:建有民族文化创意园、智慧农业实训场等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 校外实训点:与32家企业签订协议,年接收实习学生超2000人次
  • 社会培训:年开展非遗技艺培训3000人日,覆盖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等技艺

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近三年毕业生本省就业率达78%,其中62%服务于县域经济。学院牵头成立的武陵山职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7家,开展“非遗少年”培育计划,累计为偏远山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00余名。在国际交流方面,承接商务部“发展中国家非遗保护官员研修班”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中国民族职教经验。

作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文化赋能+技术强基”的办学实践,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其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优势的创新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770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