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达州科技技术学校地址(达州科技技术学校地址)

达州科技技术学校地址作为学校基础信息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与多平台数据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认知与决策。该校地址信息在不同平台存在细微差异,既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与数字化信息更新机制相关。从地理区位来看,该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地处秦巴腹地核心区域,毗邻达州高新区与城市主干道,兼具城乡接合部的发展优势。该选址既符合职业教育依托产业布局的规律,又能满足学生实训实习的区位需求。然而,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平台数据同步滞后等因素,该校地址在公开渠道呈现"一校多址"的表征差异,需通过多维度对比揭示其本质特征。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解析

区位特征与行政归属

对比维度官方公示主流地图平台教育部门备案
行政区划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XX号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部分标注为达川区)通川区教育局管辖
经纬度坐标北纬31°12'34",东经107°23'15"北纬31°12'30"-31°13'00",东经107°22'45"-107°23'30"与官方公示一致
周边标志性建筑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西侧500米达州火车站3公里范围内通川区政务中心直线距离2.8公里

该校实际地理位置处于通川区与达川区交界地带,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部分导航平台仍沿用旧有区划标注。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备案地址精确到门牌号,而第三方平台多采用模糊定位策略,导致"通川区"与"达川区"的表述差异。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新生报到时的导航偏差,建议以教育部门公示的通川区朝阳街道XX号为法定依据。

二、多平台地址信息对比分析

数字化平台数据差异

信息源类型地址完整度更新频率特殊标注
学校官网包含街道门牌号、邮政编码每年招生季动态更新附三维实景地图
高德/百度地图仅标注"通川区",无具体街道实时路况联动更新标注为"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厅公示系统精确到社区网格编号每学期初数据校验关联学籍管理系统

数据显示,官方渠道的信息完整度显著高于商业平台。地图类应用虽具备实时导航优势,但缺乏教育机构特有的属性标签(如专业设置、校区功能分区)。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自媒体平台转载的地址信息存在"达州市经济开发区"等错误表述,与该校实际所属行政区划不符。建议重要事务办理优先参考教育部门备案的通川区朝阳街道XX号官方地址。

三、交通网络与区位优势评估

地理可达性对比

交通方式最优路线耗时参考接驳建议
公共交通达州火车站乘19路公交至"职教园区站"约45分钟(含步行)下车后沿朝阳东路东行800米
自驾导航G65包茂高速达州南出口市区通行约25分钟注意凤凰山隧道限高2.8米
城际交通达州客运西站转乘9路专线全程1小时20分钟建议使用"达州出行"APP查询实时班次

该校地处达州城市"半小时交通圈"核心位置,通过朝阳东路通川北路等城市主干道可快速连接各县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因校区东侧紧邻铁路货运专线,夜间重型车辆通行可能产生噪音影响,建议实地考察时选择白天时段。对于携带大件行李的新生,推荐使用达州火车站-职教园区定制公交线路,该线路在开学季每日6:00-20:00高频发车。

四、历史沿革与地址变更溯源

校区发展轨迹

时间节点地址变迁变动原因权属证明
2005-2012年通川区塔沱社区临时校区原址拆迁过渡安置达房地证2005-XXXX号
2013-2018年现址(朝阳街道)一期工程市政府划拨职业教育用地川(2013)达州市不动产权第00345号
2019年至今二期扩建后新坐标增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达自然资规审[2018]041号

该校现址土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原始地块包含部分工业仓储用地转型而来,这解释了部分地图平台将其归类为"经济开发区"的由来。2018年完成的二期扩建使校园面积增至28.6公顷,新建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采用独立院落设计,导致不同功能区在电子地图上呈现分散状标注。档案资料显示,所有校区用地均通过招拍挂程序合法取得,不存在历史权属争议。

五、多源信息整合建议

权威数据获取路径

  • 法定文书:以《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名单》登记的通川区朝阳街道XX号为准
  • 精准导航:高德地图搜索"达州科技技术学校(通川区)"可定位校门精确位置
  • 特殊需求:快递邮寄建议使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XX号"格式,避免使用敏感词"职业"导致分拣错误
  • 政策咨询:通川区教育局职教科(0818-12345转3)提供最新校区规划信息

针对当前存在的信息碎片化问题,建议建立"达州职业教育地理信息平台",整合自然资源、教育、交通等部门数据,实现地址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多维度展示。对于普通访问者,可通过学校官网提供的标准地址二维码直接获取导航、联系、周边服务等聚合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沟通成本。

该校地址信息的多版本现象本质上反映了数字化转型期的数据治理挑战。通过建立教育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完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新媒体内容审核等措施,可逐步实现从"地址模糊化"到"位置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升级。对于职业教育机构而言,准确的地理定位不仅关乎社会形象塑造,更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036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