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技校,即滦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滦平职教中心),是一所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以下是关于该校的详细介绍:
学校概况
滦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简称滦平职教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是由原县职业高中、劳动技工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农业广播学校、卫生进修学校合并而成,后又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学校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城育才街文华道,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办学条件
1.硬件设施: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楼、实习车间、宿舍楼、体育馆、餐厅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学校还建有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农林牧、旅服、幼师、计算机等专业实习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2.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专业教师103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92人,高级职称84人。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设置 滦平职教中心现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技术、幼儿教育、食品加工、林果等12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幼儿教育为三大骨干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办学特色
1.多元化办学模式:学校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办学之路。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注重实践教学: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紧密: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校外有百亩实习山场、百亩日光温室大棚基地等多个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社会贡献 滦平职教中心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已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万多名,转移培训技能人才6000多名,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500多名。同时,学校还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滦平技校以其优越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专业设置以及显著的社会贡献,在职业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未来,滦平技校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进取,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硬件设施: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楼、实习车间、宿舍楼、体育馆、餐厅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学校还建有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农林牧、旅服、幼师、计算机等专业实习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2.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专业教师103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92人,高级职称84人。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设置 滦平职教中心现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技术、幼儿教育、食品加工、林果等12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幼儿教育为三大骨干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办学特色
1.多元化办学模式:学校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办学之路。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注重实践教学: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紧密: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校外有百亩实习山场、百亩日光温室大棚基地等多个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社会贡献 滦平职教中心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已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万多名,转移培训技能人才6000多名,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500多名。同时,学校还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滦平技校以其优越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专业设置以及显著的社会贡献,在职业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未来,滦平技校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进取,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qixiu/30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