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重庆技术学校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上桥校区)就业怎么样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上桥校区)就业怎么样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上桥校区)综合评述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上桥校区)作为重庆市唯一以“铁路”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公办职业院校,自197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轨道交通产业为核心,形成了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学校原隶属于国家铁道部成都铁路局,现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技师学院。其办学特色鲜明,采用“订单培养”模式,与全国10省17市的轨道公司建立深度合作,确保学生就业渠道稳定。学校还承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能,并拥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资质。在专业设置上,学院以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等为核心优势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工学结合与职场化训练,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


学校基础简介

1. 学校性质与历史沿革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为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成立于1978年,原隶属国家铁道部成都铁路局,现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单位。2021年与重庆工信职业学院一体化办学,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

2. 校区布局与硬件设施

主校区位于重庆市铜梁区金山大道99号,新校区由政府招商引资建设,拥有90处实训场所和近亿元实训设备,包括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3. 办学规模

在校生规模超1万人,累计培养铁路专业毕业生近10万人


最新一年招生简章分析(2025年)

1. 招生计划

  •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 招生人数‌:127人(铁路相关专业)
  • 学费标准‌:5000元/年(公办院校统一收费标准)

2. 报名与录取

  • 入学考试‌:连续14年实施招生入学考试制度,确保生源质量
  • 订单班‌:与“十省十七市”轨道公司合作,在校订单班学生近1700人

3. 培养模式

  • 教学模式‌:推行“三模拟一标准”职场化训练,创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管理方式‌:半军事化管理,注重职业素养与技能双提升

优势专业设置解析

1. 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驾驶方向)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
    • 电气化铁道供电
  • 覆盖领域‌:运营、供电、信号、车辆、通信等全产业链环节

2. 专业竞争力

  • 市级精品专业率‌:100%,所有轨道专业均通过重庆市精品课程认证
  • 实训资源‌:配备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金牌教练团队

3. 升学与就业双通道

  • 中高职贯通‌:与重庆工信职业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可通过转段考试升入高职
  • 订单就业‌:合作企业包括成都、青岛、宁波等地铁公司,毕业生定向输送

当地同类型学校优劣势对比

表1:学校性质与办学层次对比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办学层次 优势领域 劣势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公办 技师学院 轨道交通全产业链 校区分散,新校区在建中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公办 技师学院 装备制造、数控技术 轨道交通专业资源较少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公办 技师学院 能源工程、电气自动化 缺乏行业订单合作
重庆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公办 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市政工程 专业单一,就业面较窄
重庆轻工业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食品加工、工艺美术 非工科专业竞争力不足

表2:就业竞争力对比

学校名称 订单合作企业数量 就业率 平均起薪(元/月) 主要就业领域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10省17市轨道公司 98% 4500-6000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5家制造业企业 89% 3500-5000 机械加工、数控操作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3家能源国企 85% 4000-5500 电力系统、能源工程
重庆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2家建筑公司 82% 3000-4500 建筑施工、工程监理
重庆轻工业技工学校 无定向合作 78% 2800-4000 食品生产、工艺品制作

表3:实训资源与师资对比

学校名称 实训设备投入 国家级实训基地 高级技师占比 国际合作项目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近亿元 2个(世赛基地) 35% 世界技能大赛合作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5000万元 1个 25%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3000万元 20%
重庆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1500万元 15%
重庆轻工业技工学校 800万元 10%

就业情况与公立属性分析

1. 就业质量

  • 订单培养覆盖率‌:70%以上学生通过订单班直接就业
  • 就业稳定性‌: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入职后岗位流失率低于5%

2. 公立属性优势

  • 学费减免‌:公办院校享受国家补贴,学费仅为同类型民办院校的1/3
  • 政策支持‌:优先参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

发展建议与未来展望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需进一步整合校区资源,加快新校区建设以提升硬件承载能力。在专业拓展上,可探索智能运维、轨道交通数字化等新兴方向,适应行业技术升级需求。同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