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四川机电职院绵阳)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四川机电职院绵阳)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校区是四川省内以机电技术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重要办学基地。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该校区依托长虹电器等区域产业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校区占地800余亩,开设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3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近年来,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建设省级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格局。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7%,其中80%进入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凸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的深度契合。

四	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绵阳机械工业学校,200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绵阳校区于2014年正式启用,承担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学科群建设。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智能制造产业”,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三位一体架构。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阶段
1958-2000年机械工业学校时期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2001-2013年高职院校初创期省级示范校建设
2014年至今绵阳校区扩建国家“双高计划”培育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校区构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双轮驱动专业集群,重点建设智能装备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前沿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合作企业认证标准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长虹、九洲德国AHK认证
电子信息物联网应用技术京东方、华为1+X证书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技术宁德时代高压电工认证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组建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硕士以上学历达78%。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近3年选派126名教师赴企业实践。

职称结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占比18%32%40%10%
企业经历教师占比62%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产业教授数量
双师型教师156人28人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投入2.3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包含工业机器人、精密加工等8大实训平台。与长虹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空间融合。

  • 智能工厂实训区:配备工业4.0生产线3条
  • 虚拟仿真中心:拥有ROS机器人编程系统
  • 创新创业孵化园:年均孵化项目50+

五、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与京东方共建“熊猫班”、与比亚迪设立“刀片电池”专项班。近三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200人次。

  • 长虹“匠星计划”:年输送技术人才200+
  • 九洲“北斗订单班”:定向培养卫星通信技术员
  • 京东方“菁英工程”:联合开发《显示技术实务》课程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技术成果转化金额超1500万元。建立绵阳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年培训企业员工8000余人次。

科研指标20182019202020212022
纵向课题数812151820
技术交易额(万元)2804506309201100
企业培训量(人次)56006200710078008300

七、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毕业生岗位专业对口率达89%,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27%。2022年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 就业区域分布:成渝经济区占76%
  • 平均起薪:5820元/月(高于省均值12%)
  • 专升本率:23%(对接西华大学等本科院校)

八、国际化教育探索

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IHK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开发《工业4.0基础》等双语课程12门,年均接待国际交流学生30余人。

国际合作项目合作院校认证机构课程对接
中德双元制试点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商会(IHK)机电一体化工方向
东盟工匠培养计划泰国清迈大学泰国教育部新能源汽车维修
一带一路研修班俄罗斯乌法工业大学中俄工科联盟工业机器人应用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校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创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学科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先进制造业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