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绵阳广电中专)

绵阳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绵阳广电中专)

绵阳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体系,致力于为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提供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学校以开放教育为核心,结合广播电视、网络教学等多元化手段,构建了覆盖全省的教学网络。近年来,该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开设行政管理、会计、建筑工程等多个实用型专业,形成“学历+技能”双轨培养模式。截至2023年,累计培养毕业生超3万人,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成为川北地区成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绵	阳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95年设立的绵阳广播电视大学中专部,2001年独立建制为绵阳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隶属绵阳市教育局管理。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采用“宽进严出”机制,面向初中以上学历群体提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年份 关键事件 在校生规模
1995 依托绵阳电大设立中专部 800人
2005 开设网络教育试点 1,500人
2015 启动“乡村振兴专项计划” 2,300人
2023 新增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 3,1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类23个专业,形成“传统优势专业+新兴技术专业”双核结构。核心课程采用“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拓展模块”三级架构,其中实践课程占比不低于40%。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主干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 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图形图像处理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
财经商贸类 会计事务 基础会计、电算化实务、财税法规 会计从业资格证
土木建筑类 建筑工程施工 工程制图、施工技术、BIM建模 资料员(初级)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建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本教材库收录行业定制教材42种。2022年投入1,200万元升级实训设施,建成虚拟现实建筑实训室等特色场景。

师资结构 2020年 2023年
正高级职称 22人 35人
硕士以上学历 41人 68人
企业兼职教师 18人 42人

四、学生规模与结构特征

近三年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12%,年龄跨度从16岁至45岁,形成“在职提升+应届初中生”双主体格局。2023级新生中,83%来自川内21个市州,62%选择线上学习模式。

  • 地域分布:绵阳本地占37%,成都经济圈占29%,川东北地区占24%
  • 就业去向:制造业28%、建筑业19%、服务业35%、农业8%
  • 学习形式:全日制面授17%,业余函授+网课83%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

学校与长虹集团、九洲光电等37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定向培养机制,近五年毕业生平均起薪从2,800元提升至3,600元。2023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1.5%,特别是在建筑、会计等专业领域认可度显著。

指标 2021届 2023届
初次就业率 89.7% 92.4%
专业对口率 76.3% 81.2%
专升本比例 12.8% 15.6%

六、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

实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通过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非课堂途径获取学分。搭建“云教室+线下辅导站”混合教学模式,在县区设立28个学习中心,配备专职辅导员团队。

  • 质量监控:每学期组织4次集中考试,毕业论文查重率≤30%
  • 助学措施:农村户籍学生减免30%学费,退役军人全额补贴
  • 技术支持:开发移动学习APP,年访问量突破50万次

七、区域优势与行业影响

作为川北地区唯一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绵阳科技城创新资源形成联动。2022年牵头成立“四川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涉农专业群改革。

合作项目 参与单位 成果
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 长虹电器、四川工业技院 联合开发实训标准12项
古建筑修复技艺传承 绵阳博物馆、榫卯协会 培养非遗传承人47名
电商直播人才培训 拼多多、抖音电商学院 孵化创业团队32个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职业院校同质化竞争加剧、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2024-2026年计划投入3,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探索“学历证书+X职业技能”融通机制,力争进入全国成人中专百强行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