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技师学院崇州分校是成都市技师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崇州区位优势与产业资源,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开设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务等20余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该校通过“校中厂+订单班”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京东方、领益制造等4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5%。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技师学院崇州分校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国营技工学校,2012年经整合纳入成都技师学院体系,2018年迁址至崇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学校锚定“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关键指标 | 崇州分校 | 成都主校区 |
---|---|---|
建校时间 | 1978年(前身) | 1956年 |
占地面积 | 120亩 | 350亩 |
主导产业对接 | 智能家居、电子信息 |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5个专业入选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采用“平台+模块”课程架构,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开发《精密加工技术》《智能产线运维》等12门特色教材。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量 | 省级精品课程 | 1+X证书试点 |
---|---|---|---|
智能制造类 | 8个 | 3门 | 智能制造中级、工业机器人应用 |
数字服务类 | 6个 | 2门 |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物联网安装调试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校企双聘+国际认证”构建教师梯队,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近五年选派67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培训。
师资类型 | 崇州分校 | 行业平均水平 |
---|---|---|
高级职称占比 | 35% | 28% |
硕士以上学历 | 42% | 31% |
企业兼职教师 | 126人 | 80人(同等规模)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4.0模拟产线等先进设备。构建“三级递进”实训体系: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术提升→综合项目实战,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显示订单班”实现教学空间与企业车间无缝衔接。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推行“学分银行+技能护照”评价制度,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97项。建立就业跟踪服务机制,2022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200元/月,专业对口率89%,本地就业留存率63%。
六、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与天府智能智造产业园共建“厂中校”,引企入校设立“领益制造学院”。开发《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定制化课程,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2023年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00人次。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技能圆梦”培训,年培训量突破8000人次。承接崇州市“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组织工作,开发乡村振兴特色培训课程包,助力当地民宿管理、农产品电商等产业发展。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较高等挑战。未来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与重庆职业院校的协作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新模式,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成都技师学院崇州分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体系,以深度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训设施建设、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需进一步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能级提升上持续发力,为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