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巴中职中学校(巴中职中)

四川巴中职中学校(巴中职中)

四川巴中职中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始终秉持“以技立身、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巴中市“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发展模式。近年来,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2个重点专业,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四	川巴中职中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巴中职中学校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巴中县职业中学,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以“服务老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文旅服务等领域,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5-2000年县级职业中学基础建设培养初级技能人才3000余人
2001-2015年省级重点职中达标建设创建省级示范专业4个
2016年至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需求导向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三大特色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生理学、智能温室管控、农产品电商农艺工(中级)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系统、充电桩安装汽车维修工(高级)
旅游服务研学旅行设计、民宿运营、非遗文化传承导游资格证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25%。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累计培养市级骨干教师42人,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12支。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正高级讲师187.3%
双师型教师11245.5%
企业兼职教师6526.4%
硕士及以上学历6225.2%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比亚迪、携程旅科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学期分段式”教学:第1-2学期在校理论学习,第3-4学期企业轮岗实训,第5-6学期顶岗实习。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成果兑换学分。

五、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服务等8大实训板块。其中,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配备特斯拉Model 3教学用车,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成川东北地区首个玻璃智能温室。

实训类别设备价值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2800万元成都富士康
旅游虚拟仿真室150万元携程旅科
现代农业实训园800万元巴中惠昌农业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本地就业占比67%,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文旅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承接“雨露计划”等政府项目,开发《川陕革命老区非遗技艺》等特色培训课程包。

七、产教融合实践案例

与巴中经开区联合成立“秦巴智造产业学院”,实行“订单班+学徒制”培养。2023年为格力电器定向培养技术工人120名,企业提供奖学金覆盖率达100%。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发银耳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建议:①建立专业动态预警机制,每年发布《巴中产业人才需求白皮书》;②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③深化“技能巴中”品牌建设,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试点。

四川巴中职中学校通过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为革命老区振兴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