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双流区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学校依托双流区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同时开设综合高中实验班,形成"升学有径、就业有位"的多元培养模式。占地130亩的现代化校园内,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3D打印实验室等先进设施,与京东方、成都航空等4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3%,高职单招升学率稳定在85%以上。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学校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名,成为双流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储备基地。
一、学校基础概况
指标项 | 中和职中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双流区平均水平 |
---|---|---|---|
建校时间 | 1987年 | 1995年 | 1992年 |
占地面积 | 130亩 | 85亩 | 110亩 |
在校生规模 | 3820人 | 2150人 | 3200人 |
专业总数 | 12个 | 8个 | 10个 |
作为双流区最早创办的公办职业中学,学校历经三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相较于全省中职校平均建校晚7年,但通过持续投入已发展成为拥有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的综合性职教基地。
二、专业建设特色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 | 市级示范专业 | 校企共建专业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智能设备运维 |
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应用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物联网技术 |
现代服务 | 会计事务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航空服务(与成都航空共建) |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体系,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价值达2300万元,涵盖五轴加工中心等高端设备。与京东方共建的"光电显示订单班"实现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毕业生留用率达100%。
三、师资队伍结构
统计维度 | 专任教师 | 高级职称 | 双师型教师 | 硕士占比 |
---|---|---|---|---|
总数 | 215人 | 43人 | 136人 | 38% |
企业兼职教师 | - | - | 68人 | - |
师生比 | - | - | - | 1:18 |
通过"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成都西门子等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近五年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开发省级精品课程7门。
四、教学成果表现
评价指标 | 2023届 | 全省中职均值 |
---|---|---|
高职单招上线率 | 87.6% | 68.3% |
技能大赛获奖 | 国赛3金5银 | 部级赛事年均2.3项 |
对口就业率 | 92.3% | 79.4%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4.7分 | 86.5分 |
学校连续六年包揽成都市中职组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冠军,2023年新增"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赛项冠军。通过"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向西南大学等高校输送学生127人。
五、校企合作模式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共建基地 | 年接收实习生 |
---|---|---|---|
订单培养 | 18家 | 9个 | 432人/年 |
顶岗实习 | 67家 | - | 896人/年 |
产学研合作 | 9家 | 3个技术服务中心 | - |
与通威太阳能共建的"光伏设备运维实训中心"实现教学生产一体化,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获取报酬。企业年提供奖助学金超150万元,设立"京东方创新人才奖"等专项奖励。
六、学生发展路径
- 升学通道:高职单招(85%)+应用型本科(10%)+出国留学(2%)
- 就业方向:制造业(41%)、信息技术(28%)、现代服务业(31%)
- 创业支持:年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8-12个,最高获天使投资200万元
学校建立"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双导制,为不同发展方向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2023届创业学生王某某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已进入量产阶段。
七、智慧校园建设
建设项目 | 覆盖范围 | 应用成效 |
---|---|---|
数字教学平台 | 全专业 | 资源库访问量年增45% |
虚拟仿真实训 | 机械制造类 | 耗材成本降低60% |
AI行为分析 | 实训场所 | 安全隐患预警效率提升70% |
5G+工业互联网 | 智能制造专业 | 远程操控实训达标率91% |
投入1200万元建成的"未来工厂"实训中心,集成MES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设计到装配的全流程智能化实训。学生通过AR眼镜可远程接入企业生产线实操。
八、社会服务贡献
服务领域 | 年度数据 | 区域占比 |
---|---|---|
职业培训 | 4320人次 | 双流区37% |
技能鉴定 | 2895人次 | 全市中职校第2 |
社区教育 | 12个项目 | 覆盖中和街道85%社区 |
文化传承 | 川菜非遗工坊 | 培养传承人23名 |
学校承接的"天府工匠"培育计划,三年来为区域内136家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开发的《蜀绣技艺数字化保护》课程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经过三十五年发展,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双流区已形成"产教融合深、专业特色明、升学就业畅"的办学格局。其"校中厂+厂中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为西部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面向"十四五"规划,学校正加速推进职教本科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持续为双流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职教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