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罗雄礼作为该校核心管理者之一,其教育实践与管理理念深刻影响着学校发展轨迹。通过梳理其职业履历可发现,罗雄礼自2012年担任副校长以来,主导推进了多项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项目,尤其在产教融合领域形成特色模式。其主导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使学校高级技师占比从12%提升至35%,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推动的实训基地扩建工程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设备总量增长4倍。值得注意的是,其管理期间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7项省级以上荣誉,个人也荣获"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知名校长"称号。这些数据折射出其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实践价值,但也需关注其改革措施在可持续性与区域经济适配性方面的长期效果。
一、基础信息与职业履历
时间阶段 | 职务变迁 | 关键职责 |
---|---|---|
2005-2012 | 机电专业教师 | 主持开发省级精品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 |
2012-2016 | 副校长(教学管理) | 构建"车间进课堂"实训体系 |
2016-至今 | 校长兼党委书记 | 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
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罗雄礼主导构建"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首年基础技能训练,次年专项技术提升,第三年企业顶岗实战。该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校企合作企业数量从28家增至67家。特别在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其推动的"校-村-企"三方联动机制,带动周边13个乡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至19%。
三、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年份 | 教师总数 | 硕士占比 | 双师型教师 |
---|---|---|---|
2015 | 126 | 18% | 32% |
2020 | 189 | 45% | 68% |
2023 | 235 | 58% | 82% |
四、实训体系建设突破
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筹资模式,建成川北地区首个智能化实训中心。该中心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旅服务三大板块,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其中与京东合作的物流实训仓年处理订单超50万单,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教学资金占比达15%。更创新性地将当地非遗文化纳入实训课程,开发出蜀绣数字化设计等特色项目。
五、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年输送人数 |
---|---|---|---|
订单培养 | 29家 | 机械制造类 | 420人 |
顶岗实习 | 67家 | 全专业 | 1200人 |
技术研发 | 18家 | 信息技术类 | - |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牵头组建"嘉陵江流域职教联盟",吸纳32所职业院校和89家企业。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技术改造方案47项。其主导的"职业技能扶贫"项目累计帮助312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相关经验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教育扶贫案例集》。
七、个人荣誉与行业影响
年份 | 荣誉名称 | 授予单位 |
---|---|---|
2018 | 中等职业教育卓越校长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
2020 |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奖 | 四川省教育厅 |
2022 | 乡村振兴教育贡献人物 | 农业农村部 |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限制专业布局,二是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年均递增25%,三是"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周期难以保障。对此提出"三步走"战略:短期深化与广元经开区的产业对接,中期建设川陕结合部职教创新区,长期打造"技能丝路"国际培训基地。计划到2025年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0%,横向课题经费占比提升至30%。
罗雄礼的教育实践展现了县域职教改革的典型路径,其构建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有效激活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但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传承与智能技术应用、如何解决产教融合中的产权界定问题,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未来需在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度、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度、国际化办学层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