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双流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产教融合特色的职业院校,位于成都双流区空港经济核心区域,依托天府新区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形成“航空+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集群。学院创办于2006年,前身为成都技师学院双流分院,2018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重点聚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与京东、顺丰、川航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目前在校生规模约1.2万人,教职工600余人,拥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实训基地5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以“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例如与京东合作的“智慧物流学院”、与成都空港地服合作的“航空服务学院”。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航空模拟舱、无人机应用技术中心、智能仓储实训室等高端设施,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社会服务层面,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万人次,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转型 |
---|---|---|
2006-2012年 | 创建为中职学校,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专业 | 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 |
2013-2017年 | 获批省级示范性中职,新增航空服务、物流管理专业 | 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
2018年至今 | 升格高职院校,成立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跨境电商等专业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人才对口率 |
---|---|---|---|
航空航天类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物流 | 川航、成都空港地服 | 92% |
智能制造类 | 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 京东方、TCL | 88% |
数字经济类 | 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 | 京东西南基地、阿里云 | 85%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类别 | 高级职称占比 | 企业兼职教师 | 实训设备价值 |
---|---|---|---|
校内专任教师 | 45% | 120人(占30%) | 企业捐赠设备占40% |
企业导师库 | - | 来自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 | - |
省级教学团队 | 75% | 参与课程开发 | 共享企业生产场景 |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学院构建“三层递进”培养体系:- 基础层: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考取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 进阶层:企业轮岗实训,参与真实项目生产(如京东仓储分拣)
- 顶层:定向培养班,毕业后直通合作企业管理层岗位
五、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发展渠道 | 比例 | 典型企业 | 平均起薪 |
---|---|---|---|
直接就业 | 68% | 川航、京东物流 | 4500-6000元 |
专升本 | 22% | 西华大学、四川旅游学院 | - |
自主创业 | 5% | 电商、无人机植保领域 | 初期8000+元 |
入伍参军 | 3% | 空军地勤、武警部队 | -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院年均开展:- 企业员工培训:8000人次(含京东新员工岗前培训)
- 技能鉴定:5000人次(涵盖无人机驾驶、航空货运资格证)
- 社区教育:开展老年智能设备使用、电商直播等公益课程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输出航空服务标准课程;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订单培养,现有老挝、印尼学生占比国际生总数的60%。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挑战:
- 高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航空制造业技术迭代
-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较少(近3年仅获2项)
- 横向科研经费占比不足总投入的15%
未来规划:筹建航空工程学院、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深化与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
成都双流职业学院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构建了“专业群+产业学院”的育人矩阵,其“教室-车间-实验室”三位一体的空间布局显著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在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物流管理等特色专业领域已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但需在技术创新反哺教学、国际化认证标准导入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从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