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国防教育(南江职中国防教育)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国防教育(南江职中国防教育)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的国防教育以“红色基因传承”为核心,构建了“课程+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学校依托巴山革命老区的地域优势,将国防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形成了“军事技能训练常态化、国防理论教学系统化、红色文化浸润隐性化”的特色模式。通过与武警部队、退伍军人事务局等机构合作,开发了《军事基础》《国家安全法规》等校本课程,并建成川东北地区首个校园“国防教育主题馆”。近年来,学生参军入伍率年均增长15%,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爱国拥军先进集体”等荣誉,其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南	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国防教育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学校构建了“基础必修+专业选修+实践拓展”三级课程体系,其中《军事理论与训练》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每周2课时,计入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考核方式
基础必修军事技能训练(队列、战术、射击)48课时实操演练+体能测试
专业选修国防科技概论(无人机、网络安全)32课时项目报告+仿真操作
实践拓展红岩研学(巴山红军旧址考察)72课时调研报告+红色故事宣讲

相较于普通中学的短期军训,该校将国防课程纳入长期教学计划,且结合职教特色开设无人机操控等专业化国防技术课程,实现“技能培养”与“国防需求”的双重目标。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专兼结合”模式打造国防教育师资团队,专职教师占比35%,其余由退伍军人、武警教官及地方专家学者组成。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资质要求
校内专职教师12人30%军事学硕士+教师资格证
退伍军人兼职18人45%服役5年以上+思政培训
武警特聘教官6人15%中级以上指挥职称

与周边中学相比,该校国防教育师资中具备实战经验的退伍军人比例更高,且通过“季度联训”机制保持教学能力更新,这一优势使其在应急救护、战术教学等领域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同类学校。

三、实践活动开展

学校每年组织“国防教育月”“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形成“校内外联动”的实践体系。

活动类型频次参与率特色项目
校内实训每月1次98%模拟战场急救演练
基地轮训每学期1次85%武警某支队实弹射击
社会实践每学年2次72%边境哨所结对共建

数据显示,该校学生参与国防实践的频率和深度均高于全国中职院校平均水平(据《中国国防教育蓝皮书》),特别是“边境哨所结对”项目,通过视频连线、物资捐赠等形式增强学生边疆意识,属于创新性举措。

四、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国防教育场馆与实训设施,形成“一馆两基地”格局。

设施名称面积功能投入使用时间
国防教育主题馆800㎡历史展览+虚拟演兵2021年
军事训练基地1500㎡障碍场+射击靶场2019年
无人机研训中心300㎡装配调试+模拟作战2023年

其中,无人机研训中心配备大疆TB-50农业植保机等设备,支持学生参与“天府杯”国防科技竞赛,该设施在省内中职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

五、文化氛围营造

学校通过环境育人与活动渗透,构建国防文化生态。

  • 环境建设:校园内设置“英雄墙”“兵器园”等景观,教学楼走廊展示军事家名言
  • 文化活动: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军营歌曲大赛”,成立“迷彩文学社”
  • 协同育人:与巴中市烈士陵园共建“红色教育圈”,开发VR云祭扫平台

相较于传统标语式宣传,该校通过“场景化体验+数字化传播”提升文化感染力,其VR祭扫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2万人次,在川陕革命老区学校中居首位。

六、学生发展成效

国防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升学就业竞争力。

指标类型2020届2023届增长率
参军入伍人数23人57人147.8%
国防类高校录取率8.2%18.6%126.8%
应急技能证书获取率65%92%41.5%

数据表明,三年来该校国防教育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培养“技术型国防人才”方面,为高职院校定向输送了大量具备军事素养的专业技能生。

七、社会服务贡献

学校发挥国防教育辐射作用,构建“校政企军”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 军民共建:为驻地部队培训无人机操作员46名,参与抗洪抢险等任务12次
  • 社区服务:组织“国防课堂进万家”活动,覆盖周边15个乡镇,惠及群众超2万人
  • 智库支持:承接《革命老区国防教育路径研究》等省级课题,形成3项制度创新成果

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实训基地,该校成为区域国防教育枢纽,其“退役军人职业技能转化”项目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列为示范案例。

八、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仍面临以下挑战:

  • 师资流动性大:退伍军人兼职教师因工作变动年流失率达25%
  • 经费依赖性强:60%国防教育经费来自上级专项,可持续性存疑
  • 技术迭代压力:现有装备难以匹配快速升级的国防科技教学需求

未来需通过“建立师资储备库”“深化校企军工四方联动”“申报国防教育创新实验室”等举措突破瓶颈,持续巩固国防教育品牌优势。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的国防教育实践,为县域职普融合探索了新路径。其经验表明,职业院校可通过精准对接国防需求,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培养体系。随着《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此类“国防+技能”的育人模式有望成为新时代职教改革的重要方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