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江县东榆小河职业中学是一所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依托南江县农业大县和文旅资源禀赋,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旅游服务、机械制造为支柱的专业体系,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覆盖率提升至75%,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南江县东榆小河职业中学创建于1985年,2012年整体迁入现址,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配备标准化实训车间8个、现代农业实训基地200亩、酒店管理实训中心1处。
类别 | 数量 | 覆盖专业 |
---|---|---|
校内实训基地 | 15处 | 农机维修、电商直播、烹饪工艺等 |
校外合作企业 | 42家 | 巴山民宿集团、南江黄羊养殖合作社等 |
数字化教学设备 | 价值1800万元 | VR农业实训系统、智能制造模拟平台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农业技术链”和“旅游服务链”两大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定制”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群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智能灌溉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 | 新型职业农民证、农艺工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景区运营实务、乡土文化解说 | 导游资格证、民宿管家认证 |
机电设备安装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 | 电工证、CAD机械设计证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36人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导师制”培养机制,近三年累计选派45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研修。
年份 | 高级职称占比 | 硕士学历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2020 | 28% | 12% | 45天/年 |
2023 | 39% | 18% | 60天/年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学年划分为“理论学习季”“技能强化季”“顶岗实习季”。与南江黄羊养殖协会共建“师徒制”培养项目,学生三年累计参与真实生产项目达12个月。
- 开发“手机课堂”APP,实现田间地头远程教学
- 建立“技能银行”制度,存储实训成果兑换学分
- 推行“1+X”证书制度,85%毕业生持有2项职业技能证书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光雾山旅游发展公司共建“景区现场教学点”,与南江县农机局合作成立“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7项,其中“秦巴山区智能滴灌系统”获省级农业科技奖。
合作项目 | 企业投入(万元) | 技术成果转化 |
---|---|---|
生态农业订单班 | 280 | 年供应优质种苗150万株 |
景区服务定制化培养 | 160 | 旺季输送实习生300人次/年 |
农机维修技术帮扶 | 80 | 培训乡镇技术人员420人 |
六、学生发展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45%,就业专业对口率提升至82%。建立“校友创业联盟”,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7个,其中“秦巴山货直播间”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
指标 | 2021 | 2023 |
---|---|---|
升学率 | 41% | 46% |
平均起薪(元) | 3200 | 3800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89% | 94%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发“南江黄羊养殖”“光雾山导游”等特色培训包。承接东西部协作项目,为云南镇雄县定向培养电商人才120人。
- 建设“乡村振兴学堂”在线平台,注册学员突破1.2万人
- 开发《秦巴山区特色种植技术》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
- 牵头制定《川东北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适配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县域生源持续外流等问题。计划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 组建“智能农机”“康养旅游”等新兴专业群,对接“天府粮仓”建设需求
-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大楼
- 深化“校-政-村”三方合作,实施“招生即招工”的订单培养新模式
南江县东榆小河职业中学通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服务能级提升、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