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双遗产所在地乐山市。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78年创建的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入选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与西南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作为四川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以“弘毅自强、笃学践行”为校训,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历经四次重要发展阶段:1978年建校初期以中专教育为主,1995年开启专科教育,2000年升格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当前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大学,致力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基础教育发展。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
1978年 | 创建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00年 | 升格为本科院校 |
2012年 |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
2019年 | 入选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 |
二、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构建了以教育学为龙头,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专业集群。现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特色认证 |
---|---|---|
师范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IEET工程教育认证 |
旅游管理类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7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6%,博士占比38.4%,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89.7%。拥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
指标类型 | 数据详情 |
---|---|
职称结构 | 正高158人(18.0%),副高275人(31.4%) |
学历结构 | 博士336人(38.4%),硕士462人(52.7%) |
双师素质 | 行业背景教师218人(25.0%) |
四、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市厅级平台12个,形成“峨眉文化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教育改革”三大科研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287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增长15%。
五、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三对接”人才培养战略: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能力标准,实践教学对接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基础文理+新兴工科+特色艺体”的复合型专业结构,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6个。
六、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与2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2+2”“3+1”联合培养项目。设有“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年均接待境外交换生120人次,教师海外研修覆盖率达65%。
七、校园基础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2亿元。建有智慧教室120间,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图书馆藏书168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45个。学生公寓配备空调、热水系统覆盖率达100%。
八、社会服务贡献
学校承担“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年均培训6000人次。与乐山高新区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近三年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87项。毕业生留川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占比超过60%。
通过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已形成“师范底色鲜明、应用转型成效显著、产教融合深入”的办学特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正着力打造西部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