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中等卫生学校(南充卫校)

南充中等卫生学校(南充卫校)

南充中等卫生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医学类职业教育机构,自1951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依托区域医疗资源,构建了以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为骨干的专业体系,累计输送逾万名毕业生至基层医疗机构。其办学特色体现在“医教融合”模式,与南充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实训基地,形成“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培养链条。近年来,学校通过增设老年护理、中医康复等新兴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产业政策,但在师资结构、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南	充中等卫生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川北军区卫生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1951年创建初期以军医培训为主;1978年划归地方管理后转向全日制中等医学教育;2014年升格为省级重点中专,确立“立足川东北、服务基层医疗”的办学方向。当前定位为区域性基层医疗人才供给基地,重点培养助理全科医师、护理员等基础岗位人才。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核心任务
初创期1951-1977军医短期培训
转型期1978-2013全日制医学中专教育
提升期2014-至今省级重点校建设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三大主体专业,2022年新增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采用“3+2”分段模式:前3年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后2年进入专科化培养。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药理学》《临床检验技术》等,实践课程占比达45%。

专业名称主干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护理人体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品调剂技术药师资格证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医学检验技士证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高级职称教师集中在医学类专业,但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占41%)。教学设备总值约3200万元,建有模拟病房、GMP制药实训室等12个专项实验室。

类别数量生均配置
实训室12个1:18
多媒体教室36间1:25
纸质图书8.5万册1:35

四、学生管理与就业质量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建立“班级-社团-宿舍”三级管理体系。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2.7%,主要流向基层卫生院(68%)、民营医疗机构(22%)。2022届毕业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76%,低于全省中职护理专业平均水平(82%)。

指标202020212022
就业率91.3%93.5%92.7%
护资通过率73%75%76%
对口就业率65%68%68%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与南充市中心医院、太极集团等12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3个,年接收实习人数超500人。但合作深度有待加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不足30%。

合作类型合作单位年输送人数
医疗联合体南充市第一人民医院80人
医药企业四川天府药业35人
养老机构颐康老年公寓25人

六、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信息化教学覆盖率达85%,但智慧校园建设滞后,仅建成基础教务管理系统。对比省内同类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存在明显差距。

项目本校数据省内中职均值
校园面积8.6万㎡10.2万㎡
数字化资源库12TB25TB
在线课程数28门45门

七、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覆盖乡村医生、养老护理员等群体。主持开发《川东北基层医疗标准化操作手册》,但缺乏高水平科研成果,近五年未有省级以上课题立项。

服务项目年培训量受益区域
乡村医生培训1200人川东北6县
养老护理培训800人南充三区
医疗器械操作培训500人医药企业员工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仅占18%;二是专业结构单一,健康信息管理等新兴专业缺失;三是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弱。建议通过“校院深度融合”“数字资源共建”“跨区域联合办学”三大策略实现转型升级。

该校作为区域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在七十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师资建设,有望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但需警惕职业教育同质化竞争风险,着力打造差异化办学优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