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内江。学院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智能+”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办学以来,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电子信息相关领域。学院现开设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25个高职专业,拥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格局。校内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智能工厂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与京东方、华为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所,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96年创建的内江电子技术学校,201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当前锚定“建成电子信息领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形成“根植成渝、服务全国”的开放办学格局。
时间阶段 | 关键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96-2014年 | 中职阶段建设 | 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形成电子技术特色专业群 |
2014-2019年 | 高职转型期 | 新增智能制造类专业12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 |
2019年至今 | 提质培优阶段 | 立项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构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专业集群,形成梯度化课程体系。核心专业包括:
- 智能控制技术(省级重点专业)
- 应用电子技术(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大数据与会计(1+X证书试点专业)
- 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型专业)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校企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光电技术 | TCL华瑞、京东方 | 97.2% |
智能制造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格力电器、富士康 | 96.5% |
数字技术类 | 区块链技术应用 | 阿里云、腾讯云 | 94.8%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368人,其中:
- 高级职称占比:38.6%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7.4%
- “双师型”教师占比:82.1%
- 省级教学名师:5人
培养项目 | 参与人数 | 企业实践时长 | 成果转化 |
---|---|---|---|
企业顶岗研修 | 156人/年 | ≥40天/年 | 开发实训项目23项 |
国际师资培训 | 32人/年 | 德国/新加坡项目 | 引进课程标准12套 |
产业教授聘任 | 18人 | — | 共建研发中心4个 |
四、教学资源配置
投入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实训—研发”三位一体架构:
- 国家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中心:智能制造VR实训室
- 校企共建基地:京东方显示技术实训工厂
实训类别 | 设备总值 | 工位数 | 年使用频次 |
---|---|---|---|
基础实训室 | 2800万元 | 1200位 | 5.2万次/年 |
专项实训中心 | 4500万元 | 600位 | 3.8万次/年 |
企业实训基地 | — | — | 人均6个月/周期 |
五、产教融合创新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模式:认知实习→跟岗学习→顶岗实训→就业衔接。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 组建“京东方订单班”,年培养规模300人
- 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开发认证课程体系
- 联合比亚迪设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中心”
合作维度 | 典型案例 | 年度效益 | 可持续指标 |
---|---|---|---|
人才培养 | TCL“精匠班” | 就业留存率92% | 续约率100% |
技术研发 | 智能家居联合实验室 | 专利授权17项 | 在研项目9项 |
社会服务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年培训3000人次 | 政府购买服务增长30% |
六、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三维评价”体系:知识技能考核(40%)+岗位能力测评(30%)+职业素养评估(30%)。近三年学生发展呈现:
- 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126项
- “1+X”证书获取率:91.4%
- 专升本录取率:28.7%(全省平均15%)
观测维度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初次就业率 | 94.6% | 95.3% | 96.1% |
专业对口率 | 83.2% | 85.7% | 87.9% |
91.4分 | 92.6分 | 93.8分 |
七、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电子工匠”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一院一品”文化矩阵:
- 技能文化节:年开展技能竞赛40余项
- 创客空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56个
- “匠心讲堂”:邀请大国工匠开展讲座32场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等新形势,存在以下挑战:
- 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
- 复合型师资比例与专业结构调整存在时差
应对策略包括:建立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实施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拓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项目等。
内江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鲜明的电子信息职教品牌。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突破创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