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泸州职院新校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泸州职院新校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区域产教融合迈入新阶段。项目选址于长江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0亿元,彰显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支持。新校区以"智慧校园+产业学院"为核心理念,通过模块化建筑布局实现教学、实训、研发一体化,配备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八大实训中心,可容纳1.2万名全日制学生。相较于老校区,新校区在空间规划上突破传统职教模式,采用"校企双主体"共建机制,引入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闭环。值得关注的是,新校区通过海绵城市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实现能耗降低30%,并依托长江航运优势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泸	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一、选址与规划布局

新校区选址于泸州市江阳区邻玉街道,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几何中心,毗邻泸州国家高新区与长江经济开发区。该区域已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为产教融合提供天然土壤。

对比维度 老校区 新校区
占地面积 380亩 1200亩(扩展210%)
建筑面积 18万㎡ 45万㎡(含地下空间)
功能分区 教学区/生活区混杂 教学实训区/产业孵化区/运动休闲区独立划分

规划采用"一核两轴多组团"结构,中央智慧枢纽串联教学科研区与产业服务区,东西向生态廊道贯穿全域。通过BIM技术实现管线综合效率提升4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65%,获评四川省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

二、硬件设施配置

实训设备投入占总投资40%,重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白酒酿造等特色实训基地。其中,白酒学院配备气相色谱仪、模拟勾调系统等专用设备价值超亿元。

设施类型 老校区配置 新校区升级
信息化终端 机房计算机800台 全光网络覆盖,物联网设备2000+节点
实训工位 基础岗位1200个 智能化工位3000个,含虚拟仿真平台
体育设施 标准田径场1个 多功能体育馆+恒温泳馆+户外拓展基地

图书馆采用"云资源+实体馆"模式,纸质藏书50万册,数字资源存储量达100TB。智慧教室覆盖率100%,配备AI行为分析系统与远程互动教学设备。

三、专业集群建设

围绕泸州"四大千亿产业"布局,重点打造酿酒工程、智能装备、跨境电商等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中,白酒酿造技术专业与泸州老窖共建"大师工作室",开发非遗技艺传承课程体系。

产业领域 对应专业 校企合作项目
白酒制造 酿酒技术、食品检验 泸州老窖订单班、郎酒工艺研发中心
新能源 光伏材料、动力电池 比亚迪实训基地、锂资源检测中心
智能装备 机电一体化、工业互联网 华为ICT学院、长征汽车产业学院

实施"一三五"专业优化计划,淘汰3个滞后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5个新兴专业,推动12个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

四、产教融合机制

构建"政校企研"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泸州市政府共建长江工匠学院,联合开展技能人才认定。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占比达60%,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合作模式 参与企业 年度效益
厂中校 郎酒集团、恒力装备 年接收实训超2000人次
校中厂 华为泸州创新中心、京东产教基地 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7个
订单培养 宁德时代、长城汽车 定向就业率92%

建立"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60人担任兼职教师,开发基于企业真实案例的活页式教材45部。

五、学生生活配套

生活区采用"公寓+商业+文体"综合体模式,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12栋,配备独立卫浴、智能水电系统。餐饮中心引入社会品牌与自营档口混合运营,设置川菜、烘焙、轻食等主题餐区。

配套设施 老校区 新校区
宿舍类型 6人间/公共卫生间 4人间/干湿分离/空调地暖
商业服务 超市+食堂单一业态 文创市集+品牌连锁店+金融服务站
医疗保障 校医务室 社区医院分院+24小时应急响应

建设西南地区首个高职院校地下停车场,配备充电桩300个。校园公交专线连接高铁站与商圈,发车频次提升至15分钟/班。

六、绿色校园建设

通过BREEAM本土化认证,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建筑节能35%,雨水收集装置覆盖全域,年节水可达18万吨。屋顶绿化面积达8万平方米,种植本地适生植物60余种。

生态指标 国家标准 新校区实测
绿地率 ≥35% 42.7%
可再生能源占比 ≥10% 23.5%
透水铺装率 ≥30% 65%

建立能源监测平台,实时显示各建筑能耗数据。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8%,厨余垃圾处理站可实现有机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

七、智慧校园体系

搭建"1+4+N"智慧校园架构,即1个数据中心,教学、管理、服务、安防4大平台,N个应用场景。部署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实现无卡化通行。

智能系统 功能描述 覆盖范围
教学督导系统 AI课堂分析+教学质量评估 全部教室
能源管理系统 用水用电实时监控+异常预警 公共建筑100%
图书漂流系统 RFID自助借还+错峰预约 图书馆/各学院资料室

开发专属APP集成30余项功能,包括课表查询、在线缴费、报修服务等,日均活跃用户达8000人次。

八、区域经济贡献

据测算,新校区每年可为泸州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000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提升至78%。通过技术服务中心承接企业横向课题120项/年,预计产生经济效益超2亿元。

效益类型 直接贡献 间接影响
人才供给 年输送技术人才4000人 带动周边产业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技术转化 完成企业技改项目87项 促进上下游企业增收3.6亿元
文化辐射 年开展公益培训1.2万人次 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吸引力指数15%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重点项目,新校区已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7所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联合培养"双城工匠"300人/年。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实现了从传统职业院校向现代化职业大学的关键转型。通过空间重构打破教学边界,以产业逻辑重塑专业体系,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最终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这种"重资产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为西部职教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其经验对同类院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二期工程的推进,这里将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区域性职教高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