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始终秉持“扎根乡村、服务产业”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文旅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专业集群。学校依托秦巴山区地理优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攻坚”的特色模式,近三年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4000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其“扶贫车间进校园”“非遗技艺传承班”等创新实践,不仅被纳入省级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更推动县域特色农业产值提升12%,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基层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
一、基础概况与历史沿革
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南江县小河农业中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改制为全日制职业中学。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47人,开设14个专业方向。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4-2004 | 农业中学阶段 | 培养基层农技员2300余人 |
2005-2015 | 职教转型期 | 建成省级重点专业3个 |
2016-今 | 示范校建设 | 获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奖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文旅”三位一体的专业架构,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三大专业群入选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 | 对口升学率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智慧农业实训中心 | 68%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52% |
文旅服务 | 中餐烹饪 | 川菜大师工作室 | 3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互聘”“名师工作室”等机制,打造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讲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5%。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持证情况 |
---|---|---|---|
专任教师 | 189 | 76.8% | 双师型152人 |
企业技师 | 87 | 35.4% | 高级工以上79人 |
特聘专家 | 9 | 3.6% | 行业领军人才6人 |
四、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施“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2学期夯实文化基础,第3-4学期开展专项实训,第5-6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京东方、通威股份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7个,年均输送实习生800余人。
- 现代学徒制覆盖60%专业
- 1+X证书试点项目8个
- 年均技能鉴定2000人次
五、教学成果与竞赛成绩
近五年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培育项目47个,带动就业320人。
年份 | 省级获奖 | 国家级获奖 | 创业项目数 |
---|---|---|---|
2019 | 28项 | 1项 | 12个 |
2020 | 35项 | 2项 | 15个 |
2021 | 41项 | 0项 | 8个 |
六、产教融合实践
与南江黄羊养殖协会、光雾山旅游公司等32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校企联合开发《秦巴山区特色种养技术规范》等教材12部。
- 年承接企业培训4000人次
- 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800万元
- 设备共享节约企业成本300万元/年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00余人次,扶贫专项招生覆盖全县19个乡镇。牵头组建秦巴山区职教联盟,辐射带动周边6所职业学校协同发展。
服务项目 | 年均规模 | 受益群体 |
---|---|---|
农民工返乡培训 | 2300人 | 种植养殖户 |
景区服务人员提升 | 1500人 | 旅游从业人员 |
电商直播专项 | 800人 | 农村创业者 |
八、发展挑战与规划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生源结构变化等压力,学校启动“十四五”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投入50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未来三年将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维修、智慧养老等新兴专业,力争实现省外优质就业占比提升至40%。
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通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一条“职教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扎根乡土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典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