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宁县职高”)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长宁县产业布局,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训设施建设、拓展就业渠道,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竞争加剧等挑战,长宁县职高仍需在师资结构优化、专业动态调整、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突破。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办学定位与硬件设施
长宁县职高始建于1985年,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2800人,开设12个专业。校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车间、旅游服务模拟中心等实训场所。类别 | 数据 |
---|---|
校园面积 | 8.6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4.2万平方米 |
实训设备总值 | 3200万元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45家 |
学校定位为“区域性职业技能培养基地”,聚焦县域经济需求,但相较于发达地区职高,其生均实训设备值(约1.1万元)仍存在差距,部分专业设备更新周期较长。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
学校围绕长宁县“农业+工业+文旅”三大产业板块,重点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就业对口率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89% |
智能制造 | 机械加工技术 | 82% |
现代服务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76%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实践”模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但部分专业课程与行业新技术衔接滞后,如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覆盖率不足30%。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能力
教师结构与专业化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高级职称教师 | 32 | 21% |
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 | 28 | 18% |
企业兼职教师 | 45 | - |
教师团队中年轻教师占比高(45岁以下达76%),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且企业实践经历不足,部分专业领域缺乏行业领军人才。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升学与就业质量分析
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本地就业占比65%,对口岗位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指标 | 2021 | 2022 | 2023 |
---|---|---|---|
就业率 | 91% | 93% | 94% |
本地就业占比 | 58% | 62% | 65% |
升学比例 | 12% | 15% | 18% |
升学渠道以高职单招为主,但本科上线率仅5%,低于全省中职平均水平。就业稳定性不足,一年内离职率达28%。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学校与蜀南竹海景区、长宁机械产业园等4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合作形式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
订单班培养 | 18 | 机械、电子 |
顶岗实习 | 32 | 旅游、电商 |
横向课题研发 | 5 | 农业技术 |
合作层次仍以浅层顶岗实习为主,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项目仅占5%,校企资源互补性有待提升。
六、社会认可与区域影响
家长与用人单位评价
据2023年调研数据,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达81%,主要认可“就业保障”和“学费低廉”。评价维度 | 满意度 |
---|---|
教学质量 | 75% |
就业服务 | 89% |
实训条件 | 78%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吃苦耐劳”评价较高(82分),但“创新能力”和“技术熟练度”评分较低(68分、71分)。
七、挑战与改进方向
核心问题与对策建议
1. 师资短板:需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引进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2. 专业僵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课程。 3. 产教协同: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共建技术研发中心。长宁县职高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其可持续发展仍需破解资源瓶颈、提升内涵质量。未来需以“数字化转型”和“产教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县域产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