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桂林卫校老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

桂林卫校老校区坐落于漓江之畔的叠彩湖畔,历经八十载岁月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式校园风貌。红墙青瓦的苏式建筑群错落有致,与原生樟树、银杏林构成"校在林中,林在校中"的生态格局。校园主轴线串联起文庙遗址与现代护理实训楼,四季可见紫藤缠绕廊架、桂花香溢庭院,人工水系与自然溪流相映成趣,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诗意栖居环境。

一、历史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共生美学

老校区现存1953年建造的苏式教学楼主楼,其对称式布局与周边原生植被形成鲜明对比。建筑群采用红砖清水墙工艺,配合坡屋顶设计,与校园内38株古榕树、12棵百年银杏形成时空对话。西侧保留的清代文庙遗址,其飞檐斗拱与卫校现代护理实训楼的玻璃幕墙构成古今交融的视觉奇观。

建筑类型建造年代保护级别绿化覆盖率
苏式教学楼1953市级文物40%
文庙大成殿1785省级文物85%
护理实训楼2008-30%

二、生态园林系统的构建智慧

校园绿化遵循"垂直分层、物种多样"原则,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结构。中心花园种植紫薇、木槿等观花乔木,下层搭配麦冬、葱兰等耐阴地被;沿围墙栽植簕杜鹃形成立体花墙,既隔音降噪又美化环境。水系设计采用循环过滤系统,叠彩湖通过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放养锦鲤维持生态平衡。

区域名称主要植物生态功能面积占比
中心花园蓝花楹、三角梅观赏休憩25%
沿墙绿化带簕杜鹃、爬山虎隔音防尘18%
运动区草坪结缕草、马尼拉草运动缓冲12%

三、文化景观的空间叙事逻辑

校园道路系统暗含"医者仁心"的文化密码:主干道命名为"悬壶路",两侧设置华佗、扁鹊等古代医家雕塑;护理馆前广场镶嵌南丁格尔事迹浮雕墙。东区"百草园"种植药用植物200余种,配合中药炮制文化长廊,形成立体化的医学人文教育空间。

文化节点表现形式教育功能参观频率
医家雕塑群青铜圆雕职业精神熏陶每日必经
本草认知园活体标本+二维码解说实践教学每周3次
校史陈列馆图文实物展传统教育每月开放

四、多维度环境效益对比分析

通过与传统校园、新建校区的环境指标对比,老校区在生态效益与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独特的"建筑文物+原生植被"组合模式,使校园热岛效应强度较普通校园降低2.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城区平均水平的1.8倍。但在设施现代化方面,相较于2010年后建设的高校新区,存在实验室面积不足、智能化系统滞后等差距。

这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校园环境,既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沉浸式文化场景,也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功能更新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持园林特色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承载力,将是未来校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98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