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幼师幼儿园(全称南充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是川东北地区具有标杆意义的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南充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实践基地,该园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形成独特办园优势,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园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18个教学班,在园幼儿规模达540人,教职工配比1:6,形成"高校专家+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三级师资梯队。近年来通过"智慧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教学活动数字化覆盖率92%,家长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其"双核驱动"发展模式(高校理论支撑+园所实践创新)在区域内具有推广价值,尤其在课程研发、师资培养、家园共育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体系。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该园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南充县保育院,1985年更名为南充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2012年完成整体迁建至顺庆区滨江中路,成为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幼教机构。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特征 |
---|---|---|
1958-1985年 | 县域保育机构阶段 | 基础保育为主,服务职工家属 |
1986-2011年 | 师校附属园转型 | 开展教改实验,承担实习任务 |
2012年至今 | 智能化升级 | 引入智慧系统,打造示范园区 |
二、教育体系与课程架构
采用"三维立体"课程模型,构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生成课程三级体系。其中"嘉陵江文化启蒙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将地域非遗元素融入幼儿美育。
课程类型 | 实施形式 | 占比 |
---|---|---|
基础课程 | 主题教学活动 | 45% |
特色课程 | 非遗工坊/自然探索 | 30% |
生成课程 | 项目式学习 | 25%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实行"双轨制"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呈现"专家型+实践型"复合结构。2023年数据显示,研究生学历占比提升至18%,较五年前增长12个百分点。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专业认证 |
---|---|---|
高级教师22% | 硕士研究生18% | 心理咨询师持证率65% |
一级教师45% | 本科82% | 感统训练师持证率40% |
二级教师33% | 专科及以下10% | 健康管理师持证率35% |
四、硬件设施与智慧化建设
近三年累计投入1200万元进行设施升级,建成"云幼教"管理平台,实现幼儿成长档案数字化存储。各功能区配备标准如下:
- 户外活动区:800㎡塑胶场地+攀岩墙+种植园
- 专业教室:创客空间/绘本馆/科学发现室(各80㎡)
- 安全系统:人脸识别入园+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空气监测装置
五、家园共育创新实践
构建"三位一体"共育模式,开发家长教育课程资源包,年均开展亲子活动48场次。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议案落实率达91.3%。
共育形式 | 频次 | 参与率 |
---|---|---|
家长课堂 | 月均2次 | 89% |
开放日观摩 | 每学期4次 | 96% |
线上沙龙 | 每周1次 | 78% |
六、区域辐射与示范效应
作为川东北幼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年均接待参观学习200余批次,开展"影子培训"项目覆盖周边12个区县。近五年输出管理经验形成《乡镇幼儿园升级指导手册》等3部实务著作。
- 结对帮扶:与7所农村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 师资培训:年均承办国培项目3期
- 教研联动:主导制定《区域游戏活动评价标准》
经过六十余载发展,南充市幼师幼儿园已形成"高校赋能、科研强基、智慧提质"的特色发展路径。其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成长需求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及"传统传承+现代技术"的课程创新实践,为县域优质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随着《四川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推进,该园正着力构建"幼教生态圈",通过建立城乡园长工作室、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库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2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