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巴中师范附属学校(巴中师范附校)

四川巴中师范附属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颗明珠,其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最初为巴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逐步发展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巴中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学校,该校以“师范立校、育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依托师范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了“基础扎实+特长发展”的育人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课程改革、师资优化和硬件升级,成为区域教育标杆,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居全市前三,并培养出多名省级学科竞赛冠军。其“红色文化传承”特色课程和“乡村教育振兴”实践项目,凸显了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责任。

四	川巴中师范附属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巴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78年增设初中部,2005年扩展为完全中学,2018年被评定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为目标,形成“师范底蕴+创新教育”双轮驱动模式。

阶段时间关键事件
初创期1958-1978师范附小阶段,侧重基础教育文理学科
扩展期1979-2004增设初中,探索“小初衔接”课程体系
跨越期2005-2020升级为完全中学,引入信息化教学
新时代2021-至今推进“红色+科技”双主题特色建设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学校现有教职工32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高级职称占比35%,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达42%。通过“名师工作室”和“高校联培计划”,形成“老中青”三代梯队结构。近五年高考成绩显著提升,2023年本科上线率达82%,理科最高分进入全省前100名。

指标数值区域排名
特级教师人数8全市第1
高级教师占比35%全市前3
硕士学历教师42%地市领先
2023本科上线率82%全市第2

三、硬件设施与信息化水平

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配备标准化实验室24间、多功能体育馆1座。2022年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工程,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开发“巴师附校云课堂”平台,疫情期间保障98%学生在线学习。

类别数量技术标准
实验室24省级一类配置
数字终端1200+AI互动教学系统
图书馆藏书15万册含古籍特藏区

四、课程体系与特色项目

学校构建“基础+拓展+研究”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巴山生态科考》等校本课程。特色项目包括“少年党校”“科创实验班”和“非遗传承工作坊”,其中机器人社团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90%以上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其中35%被“双一流”高校录取。国际方向学生通过A-Level课程申请海外名校,2023年QS世界百强大学录取率达18%。

六、社会影响与区域贡献

作为秦巴山区教育扶贫重点单位,学校承担“薄弱县中学帮扶计划”,输出管理经验至南江、通江等县域学校。近五年累计培养免费师范生236名,定向输送至乡村学校,助力解决基层教育人才短缺问题。

七、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优质生源外流(年流失率约5%)、教师老龄化(45岁以上占比40%)等问题。计划通过“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破局,同时加强与成都七中、绵阳南山中学等名校的联合教研。

八、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投入1.2亿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艺术教育综合体,目标建成“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化示范校”。重点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工程”,开发VR党史教育课程,打造全国中小学思政教育基地。

四川巴中师范附属学校凭借深厚的师范底蕴和持续的创新实践,在区域教育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折射出西部基础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路径,而“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信息化”的双重突破,则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参考的改革样本。未来需在全球化竞争与本土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方能实现从区域名校向全国标杆的跨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292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