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幼儿师范学校是依托四川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作为西南地区首批开展专科层次幼儿师范教育的学校,该校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多个方向的完整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人,专职教师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65%,并与省内80余所示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超95%,在四川省内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2年创建的四川省立成都幼儿师范学校,2004年并入四川大学后开启跨越式发展。当前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形成"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2-1999年 | 独立办学阶段,获评全国重点中专 | 培养幼教骨干超5000人 |
2000-2010年 | 专科层次办学转型,设立学前教育系 | 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 |
2011年至今 | 本科层次试点,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与聘请行业专家相结合,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实训中心配备智能化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覆盖率达85%。
师资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性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42人 | 38% | 主持省部级课题27项 |
讲师 | 58人 | 50% | 开发校本教材12套 |
实践导师 | 35人 | 30% | 来自省级示范园 |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三维四阶"培养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创新研发有机融合。实施"1+X"证书制度,学生除毕业证书外,平均获得2.3项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环节 | 实施方式 | 考核标准 |
---|---|---|
基础能力 | 模块化课程+数字资源库 | 学业达标率92% |
专业技能 | 岗位轮训+技能竞赛 | 省级获奖率35% |
综合素养 | 研学项目+国际交流 | 海外研修参与率18% |
四、课程体系构建
形成"平台+模块"课程架构,设置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设计等核心课程,同时开设非遗美育、儿童戏剧等特色选修课。实践课程占比达总课时的55%。
五、实践教学网络
建立"三级递进"实习体系:校内实训中心→区域幼儿园→跨省联合培养基地。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等机构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年均接收实习生600人次。
六、学生发展支持
设立"青苗成长计划",提供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学生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8人,建立全覆盖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七、社会服务成效
年均开展幼教培训3000人次,开发《幼儿园应急管理》等在线课程被教育部采纳。牵头制定四川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行业贡献度持续提升。
八、挑战与发展方向
面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要求,学校正着力破解师资结构性短缺、园校协同机制待完善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幼教"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
经过六十余年发展,四川大学幼儿师范学校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行业影响力。其"校地共生、产教互促"的育人模式为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随着国家对幼教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在师资优化、技术赋能、国际交流等方面仍具较大发展潜力,有望成为全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