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幼师四川教育公告(幼教四川公告)

四川省近年来持续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幼师队伍建设与学前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破解“入园难”“师资弱”等核心问题。该公告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强化财政保障、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幼师发展网络。数据显示,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4.7%,但城乡师资结构性矛盾仍存,民办幼儿园持证教师占比不足65%。政策通过建立“定向培养+县管校聘”机制,计划到2025年实现公办园在编教师占比提升至70%,同时推动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

幼	师四川教育公告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3%,学前教育需求呈现“城乡二元分化”特征。公告明确将幼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强省”战略,提出“三个倾斜”原则:向民族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倾斜、向人口流入地倾斜。通过建立“省级统筹+市州实施+区县落地”三级联动机制,重点解决川西高原、川南丘陵等地区幼师短缺问题。

对比维度四川省广东省浙江省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比GDP 0.85%GDP 1.2%GDP 1.5%
公办园在编教师占比62%78%85%
县域教研员配备率89%97%100%

二、招生与培养体系改革

公告创新实施“四阶递进”培养模式:中职起点五年制专科占招生计划的45%,推行“3+2”专升本贯通培养;单设幼师本科专项计划,年度扩招幅度达18%。建立“双导师制”,要求师范生每学期完成不少于4周的幼儿园实践,并引入AI课堂观察系统进行教学能力评估。

培养层次2020年招生2023年招生增幅
中职-高职衔接3200人5800人81.25%
本科专项计划800人2300人187.5%
非全日制继续教育4500人9200人104.4%

三、师资结构优化路径

针对全省幼师学历达标率89.6%但专业对口率仅67%的现状,公告实施“双证融通”制度。要求新入职教师须在3年内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能力合格证,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模块。通过“银龄计划”返聘退休教师,缓解农村地区师资断层压力。

td>
区域类型学历达标率专业对口率持双证比例
成都市区98.2%89.5%92.7%
川东北地区91.8%64.3%78.4%
川西高原85.7%52.1%66.9%

四、财政保障机制创新

建立“三位一体”投入体系:省级财政设立每年3亿元的幼师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市县按不低于生均700元/年标准拨付公用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在编教师实行岗位津贴制度,一类区县每月增加1200元,三类区县增加2800元。

五、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

构建“四级评估指标”:办园条件(权重30%)、保教质量(40%)、队伍建设(20%)、管理效能(10%)。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幼儿园办学水平PISA测评,将师幼比、学历提升率等18项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红黄牌警示制度,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公办园缩减编制名额。

六、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实施“三大攻坚计划”:民族地区幼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工程,要求藏区彝区教师普通话达标率2025年前实现100%;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在300个乡村振兴重点镇建设“家园共育中心”;城乡结对帮扶工程,组织优质园与薄弱园建立“1+N”发展共同体。

七、数字化转型实践

推进“智慧幼教”建设:开发省级学前教育资源平台,集成5.8万课时数字化课程;建立全省幼儿发展评估数据库,实现成长档案电子化;推广“云教研”模式,县域间远程协同教研频次由年均4次提升至12次。要求到2025年所有公办园完成智能安防系统改造。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编制总量与结构性缺编并存,川南地区空编率达18%而民族地区临聘人员占比超40%;培训供给与需求错位,62%的教师认为信息化专项培训实效性不足;收费政策与成本倒挂,75%的普惠园生均经费低于实际培养成本。公告提出建立动态编制调整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但具体实施细则仍需完善。

四川省此次政策创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幼师发展框架,但在执行层面需重点关注民族地区语言障碍突破、民办园分类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鸿沟”等问题。建议建立省级幼师发展动态监测平台,实时追踪21个市州的政策落地效果,特别是关注川陕革命老区、凉山彝区等重点区域的师资补充情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04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