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与历史背景评述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是"尚德、励志、博学、笃行",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类高校,兰州交通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持这一校训,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校训中的"尚德"强调道德修养,"励志"倡导奋斗精神,"博学"追求学术广度,"笃行"注重实践能力,四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育人体系。
从历史角度看,校训的诞生与学校的发展脉络紧密相关。1958年建校初期,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即肩负为国家铁路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的使命,校训的提出既反映了当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融入了铁路行业"严谨务实"的作风。随着时代变迁,校训的内涵不断丰富,但其核心始终未变,成为一代代兰交大人精神追求的标杆。
兰州交通大学的建校背景与校训雏形
兰州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兰州铁道学院,隶属于铁道部。建校之初,学校以服务铁路建设为宗旨,校风强调"艰苦创业、求真务实"。这一时期虽未正式确立校训,但"尚德重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后续校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行业特色鲜明:早期教育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 地域影响显著:地处西北,师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励志奋进"的品质。
- 时代精神融合:20世纪60年代,学校提出"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为校训注入政治与专业并重的内涵。
校训的正式确立与内涵解析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在这一阶段正式确立。校训的每个词汇均承载着深厚的教育意义:
- 尚德:取自《论语》"为政以德",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励志:源自《后汉书》"励志冰檗",鼓励学生坚韧不拔。
- 博学: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倡导广博的学术视野。
- 笃行:呼应《礼记》"笃行而不倦",突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校训的制定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结合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学校从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型的发展战略。
校训与学科发展的互动关系
兰州交通大学以工科见长,尤其在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校训中的"笃行"与学校强调的"工程实践能力"高度契合。例如,铁道信号、车辆工程等专业要求学生深入一线实习,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随着学科布局的扩展,校训的"博学"内涵进一步凸显。学校增设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近年来,校训还融入了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博学"基础上突破传统技术边界。
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实践体现
校训不仅是文字符号,更通过具体活动融入校园生活:
- 德育体系:开设"道德讲堂",举办"尚德之星"评选活动。
- 学风建设:以"励志"为主题组织学术竞赛,如"交通科技大赛"。
- 社会实践:依托"笃行"精神,开展西部铁路沿线志愿服务。
校园内的校训石、文化墙等载体,也成为师生日常感悟校训精神的重要媒介。校训还被写入《学生手册》,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 回应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下,学校的交通特色与"笃行"精神契合国际工程人才培养需求。
- 适应技术变革:面对智能交通、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博学"要求师生拓展跨学科知识储备。
- 弘扬本土文化:校训中的传统价值观与西部开发精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地域教育品牌。
未来,兰州交通大学将继续以校训为指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思政"强化"尚德",依托"双创教育"落实"励志",借助"新工科"建设丰富"博学",基于"产教融合"践行"笃行",构建更加全面的育人生态。
校训对校友群体的深远影响
校训精神通过校友的职业生涯得以延续。例如:
- 青藏铁路建设者中,多名兰交大校友以"励志笃行"克服高原技术难题。
- 部分校友创办科技企业,将"博学"积累转化为创新成果。
- 校友会设立"尚德奖学金",反哺母校德育事业。
校友的成就反过来强化了校训的社会认同,形成正向循环。每年毕业典礼上,校训宣誓环节成为联结学生与母校的情感纽带。
校训研究的学术意义与校际比较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与其他交通类高校既有共性又具特色:
- 与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相比,兰交大更突出道德引领。
-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校训更简洁,而兰交大校训体系更全面。
- 国际同类院校如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强调"创新",兰交大则更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这一比较研究表明,兰州交通大学校训既有行业院校的务实特征,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
校训传承的制度保障与创新路径
为确保校训精神代代相传,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机制:
- 制度层面:将校训纳入学校章程,作为办学核心理念。
- 教学层面:开发"校训与专业伦理"系列课程。
- 技术层面:利用VR技术还原校史场景,增强校训体验感。
近年来,学校还尝试通过微电影、文创产品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校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方式的结合。
结语:校训作为精神坐标的永恒价值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历经六十余年沉淀,已超越简单的教育口号,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它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今天,校训将继续引领学校坚守育人初心,服务国家需求,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