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泉州师范学院哪一年成立建校的(泉州师院建校时间)

泉州师范学院建校年份的

泉州师范学院作为福建省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其建校时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权威信息显示,泉州师范学院的建校年份可追溯至1958年,前身为泉州大学师范学院,后历经多次调整与合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扎根于闽南文化沃土,依托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回溯历史,1958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地方院校应运而生,泉州师范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早期的师范学院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不断拓展学科领域,逐步形成了文、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师范学院的建校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学校曾因政策调整经历停办与复办的波折,直至改革开放后才迎来快速发展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泉州师范学院,标志着其办学层次和规模的全面提升。这一里程碑事件进一步巩固了学校在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泉州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

泉州师范学院的建校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 初创时期(1958-1962年):1958年,泉州大学师范学院成立,成为泉州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开设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专业。
  • 调整与停办(1962-1978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学校于1962年暂停招生,1978年恢复办学,更名为泉州师范专科学校。
  • 快速发展期(1978-2000年):改革开放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设英语、物理等专业,为升格本科奠定基础。
  • 升格本科(2000年至今):2000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泉州师范学院,开启综合性办学新篇章。

1958年建校的背景与意义

1958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高等教育领域提倡“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院校。在这一背景下,泉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泉州大学师范学院应运而生。其建校对福建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填补了闽南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空白,缓解了中小学师资短缺问题。
  • 为泉州及周边地区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撑,尤其在闽南语、南音等地方文化研究领域。
  • 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泉州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从全国视角看,1958年建校的师范学院多承担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功能,泉州师范学院亦是如此。其早期毕业生已成为福建省教育战线的主力军,彰显了学校的历史贡献。

改革开放后的转型与突破

1978年以后,泉州师范学院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逐步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
  • 学科拓展:1980年代增设应用型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师资优化: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从1990年的不足5%提升至2000年的15%。
  • 国际合作:与东南亚高校建立合作,成为福建省对外教育交流的窗口之一。

这一阶段的转型不仅体现在办学层次上,更在于教育理念的革新。学校从单一师范教育转向“师范与非师范并举”,为2000年升格本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升格本科的关键因素

2000年教育部批准泉州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主要基于以下条件:
  • 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突破5000人,达到本科院校设置标准。
  • 硬件设施:东海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
  • 教学质量: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社会认可度高。

升格后,学校首批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6个本科专业,标志着办学能力质的飞跃。此后十年间,本科专业数量增至32个,涵盖8大学科门类。

新世纪以来的创新发展

进入21世纪,泉州师范学院在以下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 学科建设: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20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
  • 科研水平: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67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