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师范类高等学府,坐落于吉林省白城市,扎根于科尔沁草原东缘,肩负着为吉林西部及周边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学校肇始于1958年,历经白城师范专科学校、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持“崇德尚学、厚基拓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师范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吉林西部教育、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下为学校详细介绍:
---
一、学校概况与办学定位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学校坚持“立足吉林西部、服务基础教育、辐射东北地区”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百万余册,电子资源丰富,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校设有多层次办学体系:
- 本科教育:开设5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
- 研究生教育: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 继续教育:承担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自考助学等任务。
二、校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白城师范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白城师范专科学校,是吉林西部最早的高等师范教育机构之一。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初创时期(1958-1978年):以培养初中师资为主,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人才;
- 调整发展(1978-2002年):1981年更名为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
- 升本转型(2002年至今):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启综合性师范院校建设新篇章。
2017年,学校被列为吉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师范专业认证、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1. 师范教育类专业
-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传统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模式。
2. 应用型特色专业
- 生物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依托吉林西部生态资源开展特色研究;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与地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3. 重点学科与平台
- 吉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
- 省级科研平台:吉林西部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实验室、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四、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0余人。实施“名师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 德育为先:开设“草原文化讲堂”“师德养成课程”;
- 实践强化:建立20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推行“双导师制”;
- 创新创业:建设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年均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00余项。
五、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
学校聚焦吉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以下领域形成研究特色:1.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 开展科尔沁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研究;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余项。
2. 基础教育研究
- 开发乡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年培训教师5000人次;
- 出版《吉林西部教育发展报告》等智库成果。
六、校园文化与对外交流
学校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如“草原文化艺术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际交流方面,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合作项目。
面向未来,白城师范学院将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方向,为建成吉林西部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