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内医学教育、科研与医疗服务的领军机构之一。现任校长为李校堃教授,他是一位在生物医药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校长长期致力于生长因子类蛋白质药物研究,其团队在创伤修复、代谢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推动了相关药物的临床转化。
自担任校长以来,李校堃以“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温州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体系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他强调“临床-基础-转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助力学校在眼视光医学、药学等学科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牵头建设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此外,他注重国际化合作,与全球顶尖医学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以下将全面介绍李校堃校长的学术成就、管理理念及对温州医科大学的战略规划。
一、李校堃校长的学术背景与成就
李校堃1964年生于浙江温州,本科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后赴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并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始终围绕生长因子类药物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展开:- 科研突破:首次发现并阐明FGF家族蛋白在组织再生与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 转化医学:主导研发的“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系列药物广泛应用于烧伤、糖尿病溃疡等治疗,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
- 学术任职: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长因子学会常务理事,担任《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编委。
二、担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
2018年接任校长后,李校堃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为根本”的发展路径,重点推进以下战略:- 学科优化:强化眼视光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优势学科,新增“新医科”交叉学科群,如生物医学工程与人工智能结合方向。
- 人才强校:实施“瓯越人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学者,同时培育本土青年科学家,近年学校国家级人才数量翻倍。
- 平台建设:牵头组建“中国眼谷”与“基因药谷”,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链。
三、推动产学研融合与国际合作
李校堃倡导“将实验室成果写在病床上”,推动学校与附属医院、药企深度协同:- 临床转化:依托5所直属附属医院,建立“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业推广”闭环,年均孵化专利超百项。
- 国际联盟: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眼健康合作计划。
- 社会服务:主导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成为全球首家获JCI认证的眼科专科医院,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四、对医学教育改革的贡献
面对医学教育新趋势,李校堃提出“三全育人”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 课程体系:开设“医学+X”跨学科课程,如医学大数据、精准医疗导论,培养学生复合能力。
- 实践教学:扩建临床技能中心,引入虚拟仿真、AI辅助教学技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思政教育:将“大医精诚”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建立“生命健康”特色思政课程群。
五、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
在“十四五”规划中,李校堃确立了三大目标:- 学科攀登:推动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争取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校区扩容:加快瓯江口新校区建设,聚焦公共卫生与应急医学领域布局。
- 治理现代化:试点“院办校”改革,优化学术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倾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3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