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学院专业设置概况
桂林旅游学院作为一所以旅游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旅游+”的跨界融合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门类的专业体系。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区位优势,学院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创意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同时紧跟行业趋势,开设了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新兴专业方向。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专业设置既保留传统优势,如导游与旅行社管理,又积极拓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此外,国际化办学也是亮点,与多国高校合作开设双语课程,为学生提供全球化视野。总体而言,桂林旅游学院的专业设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兼顾学术性与职业性,为旅游产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
一、学校专业设置的总体框架与特色
桂林旅游学院的专业体系以旅游类为核心,辐射相关学科群,构建了“一核多元”的发展格局。目前设置有本科、专科两个层次,涵盖以下学科门类:
- 管理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旅游金融方向);
- 文学与艺术学:英语(旅游英语)、艺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
-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大数据)、风景园林;
- 教育学:休闲体育、旅游教育与培训。
学校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集群化,如围绕旅游产业链设置“吃住行游购娱”相关专业;二是课程模块化,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研学旅行、遗产保护等细分方向;三是教学国际化,部分专业引入国际认证标准,如酒店管理专业的瑞士洛桑模式。
二、重点专业与特色方向详解
以下为部分代表性专业及其培养目标:
1. 旅游管理(本科)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下设智慧旅游、旅游策划两个方向。课程涵盖旅游规划、目的地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并与桂林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参与阳朔、龙脊梯田等景区的实地项目。
2. 酒店管理(本科)
依托校内四星级教学酒店“旅苑酒店”,采用“理论+顶岗实习”模式,重点培养高端酒店运营人才。专业开设葡萄酒品鉴、奢侈品管理等特色课程,并与万豪、希尔顿等集团合作开展订单班。
3.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科)
针对餐饮行业需求,强调桂菜技艺传承与健康饮食理念。建有国家级烹饪实训中心,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就业方向包括高星级酒店厨师长、食品研发等。
4. 艺术设计(本科)
聚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置民族服饰设计、旅游景观雕塑等课程。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合作开展实题设计项目,毕业生多就职于文旅策划公司或自主创业。
三、新兴专业与交叉学科布局
为适应产业变革,学院近年新增以下方向:
- 智慧旅游技术:整合大数据分析、景区智能化管理等技术课程;
- 康养旅游:结合桂林生态资源,开设健康管理、温泉疗养等模块;
- 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于东盟旅游贸易,强化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
此外,学校通过跨学科团队推动专业融合,如“旅游+语言”培养涉外导游,“旅游+生态”开设可持续旅游课程。
四、实践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
学院构建了“三级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层:如调酒、茶艺等专项实训室;
- 综合应用层:模拟导游厅、会展策划沙盘;
- 创新实战层:校企共建的旅游创业孵化中心。
合作企业超过200家,包括中旅总社、桂林千古情景区等,每年提供实习岗位3000余个。部分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企业高管参与课程设计与评价。
五、国际化专业建设与交流项目
学校与境外3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特色项目包括:
- 中外合作办学:如与美国天普大学合办旅游营销双学位;
- 短期交流:选派学生赴泰国、韩国学习东盟旅游市场;
- 国际认证:部分课程对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标准。
此外,学校每年接待大量国际留学生,在“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框架下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
六、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与未来规划
学院建立专业评估委员会,每年调研行业需求,近年撤销了3个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同时新增了数字文旅等方向。未来将重点布局:
-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关专业;
- 元宇宙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
- 低碳旅游与碳中和研究领域。
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致力于成为区域旅游高等教育的标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