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翻译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外语翻译与跨文化沟通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体现了办学理念,更承载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与育人目标。校训是“厚德博学,笃行致远”,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对师生品德修养、学术追求与实践能力的全面要求。“厚德”强调道德修养,“博学”倡导广博的知识储备,“笃行”注重实践行动,而“致远”则寓意长远发展。这一校训的形成与学校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校训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也融入了职业教育特色,反映了学校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一、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校训的提出与内涵解析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致远”正式确立于2005年,是在学校升本为职业学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这一校训的制定经过了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旨在为师生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
- 厚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行为先”,强调以德立身,符合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 博学:呼应翻译专业的跨学科特性,要求师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具备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 笃行: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倡导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服务社会。
- 致远:寓意学校与师生共同追求长远发展,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过程
校训的雏形可追溯至学校的前身——1988年成立的大连外国语学院分院。当时提出的“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奠定了校训的基础理念。2003年学校转型为职业院校后,为适应新时期需求,校训内容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在2005年确定为现版本。
校训的演变反映了三次重要历史节点:
- 初创期(1988-2002年):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主,校训强调专业性与服务性。
- 转型期(2003-2005年):职业教育定位明确,校训融入“笃行”等实践导向内容。
- 发展期(2006年至今):校训成为校园文化核心,通过课程体系、实践活动等全方位渗透。
三、校训与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度融合
校训与学校的“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办学理念高度契合。从课程设置到学生活动,校训精神贯穿始终:
- 课程设计:开设“翻译伦理”“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落实“厚德”要求。
- 实践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通过项目实训强化“笃行”能力。
- 国际交流:与海外院校合作,拓展师生视野,体现“博学”与“致远”。
四、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通过以下形式融入师生日常:
- 视觉标识:校训石刻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成为标志性景观。
- 主题活动:每年举办“厚德杯”师德演讲、“笃行月”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
- 学生社团:多语种志愿者协会践行“服务社会”的校训精神。
五、校训对师生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校训对师生成长具有多维度的引导作用:
- 教师层面:要求教师兼具学术水平与职业操守,近年涌现出多名省级师德标兵。
- 学生层面:毕业生以“语言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企业青睐,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
- 学校层面:校训推动学校成为东北地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获评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
六、校训的未来传承与发展展望
在人工智能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校训内涵将持续延伸:
- 技术赋能:将“博学”拓展至数字化翻译工具的应用能力培养。
- 文化使命:通过“厚德”强化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意识。
- 战略升级:结合“致远”目标,规划建设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的校训根植于历史,服务于现实,更指向未来。它不仅是学校的精神图腾,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翻译人才提供了永恒的价值坐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