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张家界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张家界学院校史)

张家界学院作为一所兼具地域特色与教育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坐落于湖南省风景秀丽的张家界市,依托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双重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其校史虽相对年轻,但发展迅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逐步成为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学院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将本土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为师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平台。以下将从学校概况、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学校概况

张家界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隶属湖南省教育厅管辖,现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学院地处张家界市永定区,占地面积约800亩,校园环境优美,毗邻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学院以“服务地方、应用为本”为办学宗旨,现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0余个,涵盖文学、艺术、经济、教育、工学等多个领域。在校生规模超过1万人,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升。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平台,图书馆藏书量逾百万册,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全校。

张	家界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

二、历史沿革

张家界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2002年成立的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最初作为吉首大学的独立学院运行。2012年,学院通过教育部评估,正式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张家界学院”,开启了自主办学的新篇章。

  • 初创阶段(2002-2012年):依托母体院校资源,逐步建立管理体系与专业框架,以旅游管理、民族文化等特色专业为发展方向。
  • 转型阶段(2012-2018年):独立后加快学科布局优化,新增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并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 提升阶段(2018年至今):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进国际化合作,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交换生项目,办学影响力显著扩大。

三、办学定位与特色

学院明确“立足湘西、辐射武陵、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

  • 文旅融合:依托张家界世界级旅游资源,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构建“课程+实训+景区实践”的培养链条。
  • 民族传承:设立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将土家族、苗族等非遗文化纳入选修课程,师生多次参与国家级民族课题研究。
  • 产教协同: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广“订单班”模式,毕业生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四、学科建设与教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旅游管理、民族学),校级特色专业群4个。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次。

教学改革方面,学院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学分制管理,并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个。2021年,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教育质量认证,成为国内少数获此认证的高校之一。

五、校园文化与服务保障

学院倡导“山水育人”理念,每年举办“武陵文化节”“国际旅游论坛”等品牌活动,学生社团数量达100余个。后勤服务体系完善,拥有标准化宿舍、智慧餐厅及多功能体育馆,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就业指导中心。

张	家界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

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院设立专项基金,孵化园累计入驻团队50个,其中15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运营。此外,通过“奖助勤贷补”体系,年均发放资助金超千万元,覆盖30%以上学生。

六、发展愿景

面向未来,张家界学院计划投资5亿元扩建新校区,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专业,力争2030年建成武陵山片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路径,为区域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99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