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校时间与历史沿革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正式建校时间为2016年,但其教育根基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学校的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1—1949年: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萌芽
学校前身为盐阜区联立中学师范科,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主要任务是培养战时急需的小学教师。这一时期,苏北根据地高度重视教育,师范科成为输送革命教育人才的重要渠道。
- 1950—1999年: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几经更名,先后为盐城师范学校、盐城第二师范学校等,专注中等师范教育,为盐城及周边地区培养了数万名基础教育师资。
- 2000—2016年:资源整合与升级准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学校与盐城其他教育机构合并,逐步提升办学层次,最终于2016年获批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二、建校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
学校的诞生与发展与以下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战时教育救国的迫切需求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盐阜根据地需通过师范教育巩固文化阵地,培养具备爱国思想的教师队伍。
- 新中国基础教育普及的推动
20世纪50年代,国家提出“面向工农兵”的教育方针,中等师范学校成为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核心力量。
- 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契机
2010年后,国家鼓励师范院校向应用型高职转型,盐城幼专的升格顺应了学前教育专业化、高职教育特色化的趋势。
三、学校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与人物
- 1941年首任教育负责人的贡献
盐阜区联立中学师范科的首批教师多来自新四军文化干部,他们将军事化管理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
- 1980年代的中师黄金期
学校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师,以“严瑾治学”著称,毕业生分配至全省多地。
- 2016年升格的核心推动力
时任校长牵头完成学科评估与资源整合,获江苏省教育厅支持,最终实现高职办学资质突破。
四、办学特色与历史传承的体现
盐城幼专的办学特色深深植根于其历史:- 红色基因的延续
校史馆保留抗战时期教材教具,课程中融入革命传统教育模块。
- 师范技能的强化
承袭中师时期的“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基础训练体系。
- 服务地方的定位
持续为苏北农村幼儿园定向培养教师,2020年起增设“乡村幼教振兴计划”专项班。
五、升格后的转型与未来发展
201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在以下领域实现突破:- 专业设置的拓展
从单一的学前教育扩展到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6个专业群。
- 校企合作的深化
与盐城5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共建实训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 国际化办学的尝试
2022年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幼教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六、学校在地方教育体系中的角色
作为盐城唯一幼儿师范类高校,其作用体现在:- 填补苏北高职学前教育空白
缓解了江苏北部幼儿师资学历层次偏低的结构性矛盾。
- 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非遗课程(如淮剧、剪纸)将地方文化融入学前教育。
- 教育扶贫的实践者
近五年为经济薄弱县区培养免费男幼师200余名。
七、校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梳理学校历史可发现:- 师范教育应回应时代需求
从战时救亡到乡村振兴,学校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 历史资源是办学优势
80年积淀形成的“严慈相济”教风,成为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 高职院校需平衡传统与创新
在保留师范底蕴的同时,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发展重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