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育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专题教学、主题活动和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学校积极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依托云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此外,学校还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社团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管在资源投入和师资力量上仍有提升空间,但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上体现了职业院校的特色,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特色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育人框架。主要特点包括:- 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并重: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例如在医学类专业中强调“医德医风”教育。
- 专题化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学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案例教学和主题讨论,例如通过“工匠精神”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 校企协同育人:与合作企业共建思政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习中感受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红色文化与校园思政活动的融合
云南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 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扎西会议旧址、西南联大纪念馆等,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体验式教学。
- 党史学习常态化:通过“青年大学习”线上平台和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校园文化品牌打造:举办“红色故事会”“思政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思政教育实效性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具体措施包括:- 专职教师培训: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研修班,并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教学指导。
- 辅导员角色强化:要求辅导员深入班级和宿舍,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 考核机制完善: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四、学生社团与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
学生社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其作用体现在:- 理论社团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公益活动。
- 兴趣社团渗透:书法社、话剧社等结合传统文化和时政热点编排节目,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
- 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会和班委会实行“朋辈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五、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思政教育仍面临以下挑战:-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师兼任行政工作,教学精力分散,需进一步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 实践教学深度不够:部分活动流于形式,需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与评估。
- 学生参与度差异: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仍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6119.html